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行为规范如何落实成难题 教孩子知书又达“礼”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21日11:20 华商报

  不管在学校、公众场合或在家,经常会看到很多中小学生不合礼仪的表现。日前,记者来到西安市南郊某中学,刚到教学楼,记者就听见了震耳的叫喊声,一些孩子在楼道里推推搡搡,并不时发出爆笑声。两个男孩嘴里冒出一串不雅的词语,当记者问他们学校是否发了中学生行为规范时,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发了,但放在家里,没怎么看过。

  昨日中午,记者乘坐公交车。在振兴路,上来了一位手里提着大包小包、行动颤巍巍
的白发老人。当时正逢下班时间,车厢里挤得满满的,老人站不稳,但旁边座位上两个背书包的学生却自顾自地说笑,根本没有让座的意思。

  老师 溺爱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据了解,成都市专门制定了学生的礼仪常规,对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家庭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西安,各学校除了沿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以外,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细化的规定。

  记者看到,这些规则对孩子的规范可谓面面俱到。诸如“家中吃饭请长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进入教学楼或其他公共场所,走路脚步要轻,不要喧哗;乘车让座,尊重帮助残疾人”等。但提起学生的“执行”情况,许多人都感到头疼。

  南郊某学校一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物质环境好了,爷爷奶奶又比较宠爱,一些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替别人着想。同时,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诸如脏话、暴力、色情等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边东街一家长苦恼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才11岁,可他的嘴里总时不时地蹦出一些“新鲜词”,让人目瞪口呆。

  记者 规范不能流于形式

  采访中,许多学生表示,礼仪规范的小册子发了后都放在家里,没有看过。教室墙壁上贴有相似的行为规范,平时都能看见。当问到是否认真看过时,孩子们大都沉默不语。

  规范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当没人看这些规范时,它势必是一纸空文。为避免规范流于形式,教师、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帮助他们养成乐观的性格和爱劳动、爱学习的好习惯,使其具备健康的品质和身心。(本报记者嫣然)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传情不言中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千首新浪短信点歌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新浪商城推荐
岁末精品打折!
  开个小店,赚翻了
  • 海拔五千觅真情
  • 小妖精之妖花怒放
  • 小小龙宫的女掌门
  • 就这样成为富爸爸
  • 流氓兔小传
  •   数字MP3专题
  • JNC 882
  • JNC 883+
  • JNC 892
  • MSC N64
  • JNC W3900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