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有23.4万农民依法享受着最低生活保障
临近年关,本报记者随各地民政部门的同志一起走访了因种种原因生活贫困的农村家庭,而眼前的一些动人场面,则让记者体会到:农村“低保”,是如何让那些原本愁苦的脸上,有了许多笑容和希望——
一个瘫痪病人的笑容
从来没有想到,一个高位截瘫25年的病人竟有如此灿烂的笑容!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笑!
富阳市高桥镇高桥村杨关金的家,可以说家徒四壁。但53岁的杨关金笑着告诉我们,他1977年在造房子时摔伤,中枢神经瘫痪。由于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他吃穿不愁。儿子也已经读到了研究生。如今农村“低保”每月给他发50元钱(补足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间的不足部分),他的生活更有了基本保证,他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
他们就像一般农家一样实实在在地生活。你看,杨关金盖的被子是旧的,但干干净净,楼下的泥地,楼上的地板,都清清爽爽。老杨床前还有一台电视机,每天他都要看电视。
同去的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老黄告诉我们:杨关金是当过5年兵的复员军人,他怕麻烦政府,让儿子杨国林高中毕业读了军校,首先自立了。儿子也争气,读书很用功,2年前入了党,今年又考上海军工程学院研究生。这几天放寒假,大概马上就要回来了。说起儿子,杨关金高兴地叫老婆去拿来照片,看到了儿子英姿勃勃的照片,夫妻俩开心得合不拢嘴。本报记者邵子江通讯员叶胜荣唐瑞华杭州杭州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有5年,现在杭州农村“低保”的覆盖面达到100%,享受农村低保的共有20956人。去年杭州用于农村低保的保障金为163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06.57万元。
杭州还将保障范围调整为所有人员,只要符合低保条件的都能随时进入低保网络。
让“低保户”过个好年
春节临近,鄞县邱隘镇民政干部老陈忙得不可开交,因为镇里要提前为农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款,让这些困难家庭能早些买点东西,过个好年。
渔金村的王婉儿家是全镇享受“低保”的90户农户之一。1月23日上午,老陈等几位镇干部拎着桂圆、食油等慰问品,走进了她家。
王婉儿今年38岁,是一位残疾人,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她说,丈夫前几年因病去世后,生活一下子变得很困难,幸好镇、村及时进行了救助,并把她家纳入“低保”对象,提高救助标准,使她家渡过了困难。
老陈是个爽直的人,还没坐稳,就拿出300元钱,把今年第一季度的“低保”补助款交给王婉儿。他仔细地告诉女主人:“你家两个人享受‘低保’,每月实发救助款100元,平时每季度第二个月发钱,这次因为遇到春节,提前发了。”
在自己简陋的家里,王婉儿诉说着镇村干部对她家的关心,诉说着邻居们的帮助,也诉说着自己打零工挣钱的经历。镇干部们则再三向她叮嘱,要注意身体,遇到困难,可及时告诉镇、村干部,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渡过难关。记者张品方宁波宁波市从1998年底开始实施农村“低保”,目前,宁波市共有2.6万农民享受“低保”,去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50万元,其中98%的资金由各县(市、区)及镇(乡)两级政府的财政承担,2%由社会资助。
“低保”助我渡过难关
1月25日上午,我们冒雨来到瑞安市马屿镇朱岙底村,探访余王宝一家。余王宝家生活困难,多年依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费过日子。
余王宝的家在朱岙底村村口。我们到时她正在地上编扫帚,半间房子堆满了原料。余王宝一家是地道的农户,靠着自己的辛勤,1995年,借钱盖起了四层楼房,可是谁也没想到就在第二年,她丈夫生病去世了,留下了三个正在上学的男孩,还有数万元的债务。
靠着亲朋好友的帮助,她硬是撑过了一年。说到这里余王宝有些激动,家里的孩子连衣服也穿不上,目不识丁的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最低生活保障给了她一线希望。朱岙底村村会计余节三见他们家的艰辛,向马屿镇政府汇报了她家的情况。马屿镇在1998年给了她最低生活保障费,当年的7月份拿到了450元,她流下了泪水,这真是救命钱啊。
快到中午,她的大儿子回来了,大儿子在马屿的一家电器厂打工。余王宝说,现在她的两个儿子大了,可以出去干活,赚些钱。所以,今年她主动提出不再要“保障费”,希望把钱给同村更困难的人家。市报道组谢钦巨记者沈利民温州温州市已有28814户、5万多人参加了“低保”。去年各级财政共支出2376万余元用于农村“低保”。
2000年底,温州市还出台了照顾低保对象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低保户”的子女上学减免学费,住房困难的分配廉租房,免费参加就业培训等。
我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
我们在桐乡市乌镇唯坊桥村里找到了孤儿章慧,她今年8岁,正读小学一年级。她指着一座破旧的楼房告诉我们:自己曾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一场病变,使她的生活变得十分不幸。父亲章明娜得了癌症,花费几万元后于1999年病逝。母亲是外地人,于当年悄然出走。一贫如洗的家,只剩下小章慧一人。由于生活无法自理,她一直由家庭条件不好的伯父和叔叔每月轮流照顾。
村干部得知小章慧的情况后,主动上门帮扶。一方面,帮助章慧申请“低保”;另一方面及时与外单位联系结对子,实行帮困工作。桐乡市民政局及时进行办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就为章慧办妥“低保证”。而今,小章慧每个月有固定的106元“低保”补助。她感动地告诉我们:“谢谢大家来关心我,每个月村里总会拿100多元钱给我,学校也给我免了学费,节日里还有很多叔叔、阿姨来看我。我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来报答大家。”记者褚定华通讯员郁欢嘉兴嘉兴市经过3年多努力,对农村1.5万多名生活困难者做到了应保全保,“低保”率达到100%。去年,全市共发放“低保”款1210.88万元,其中农村保障金额占近30%。
据介绍,去年嘉兴市先后两次提高了“低保”标准,并对标准作了统一规定。
“我最相信党和政府”
1月22日上午,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杨家埠镇民政办的小王和老张,忐忑不安地来到九九桥村“低保户”杨阿三老人家。
年已九旬的杨阿三正躺在洒满阳光的东窗口养神。小王和老张正要解释,今年取消了他家的“低保”待遇了。老人笑呵呵地打断道:“你们不用担心我想不通。‘低保’帮助我们家渡过了难关,‘摘帽’说明我们家生活好转了,这是喜事啊,应该把‘低保’让给更需要的人家。”
杨阿三全家五口人,老伴和儿媳妇长年患精神疾病,儿子有轻度智力障碍。全家生活一度陷入绝境。
1999年,镇里把杨阿三家纳入“低保”对象,每月补助200元,后来提高到250元。他们家还享受一切上交款全免、水费全免、孩子学杂费减半等优惠政策。去年过年,镇里还补助了800元及一批年货,一家村办企业厂长资助了1000元;镇领导通过结对,个人一年资助数百元。镇、村还协调安排杨阿三的儿子杨金根进了一家民政福利厂。
杨阿三家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今年初,杨家埠镇重新审定“低保”对象时,决定不再把杨阿三家列入对象,新增了几户因重病及重大意外事故致贫的人家。
小王和老张宽慰老人:“民政部门和镇里、村里还会继续关心帮助你们。”老人点点头:“我最相信党和政府。”记者谭伟东湖州湖州农村“低保”资金列入两级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账户。到2001年底,全市农村“低保”对象为10058人,市区农村“低保”对象占农业人口的0.5%。2001年,全市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额430.2万元。
封奶奶品尝“低保”温暖
封秋娥是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渔港村的“低保”对象。
记者见到她时,正值中午,腊月的暖日照在她的脸上,一副阳光灿烂的样子。她刚搬出饭菜准备进餐。桌上摆上一碗青菜、一碗菠菜煎豆腐,一股香味滋滋地往人的鼻子里钻。
封秋娥丈夫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来一病不起,20年前走了。她含辛茹苦拉扯大的惟一的儿子,又在12年前的一个晚上猝死,儿媳出走,丢下一个7岁的儿子。从此封秋娥与孙子相依为命。封秋娥说:“开始几年,艰难生活还可以挡挡,后来我年纪一年比一年大,真是愁煞人。多亏了共产党,现在每月给我救济金,使我能够安度晚年,不再一天到晚愁饭米。”据了解,封秋娥在1998年时,就被列为马山镇“低保”对象,现在政府每月给她和孙子210元补贴。她家还有几分田种点粮食和蔬菜,农忙时,镇政府和村里的干部帮她一把。
封秋娥的孙子现在绍兴市农校就读。上学时,镇政府给她家补助了500元钱,还打证明给学校,让学校减免一点费用,解了封秋娥的燃眉之急。记者金敖生绍兴在最近进行的全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交叉检查中获总分第一的绍兴市,在推行农村“低保”工作中实行动态报告单制度,要求对“低保”对象进行走访,了解“低保”对象的收入变化,及时调整保障金发放额。
目前该市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达1.7万多人,去年用于农村“低保”的财政支出832.9万元。
“干部又来我们家了”
1月22日上午,金华市金东区东孝乡金东村妇女主任冯倩英领着乡民政干部、村书记和村民主任来到了村民李艳琴家的门前。
“最近家里情况怎么样?快过年了,还有什么困难?”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关切的话儿说了许多。临行前,冯倩英从口袋里拿出个“红包”对李艳琴说:“这是三个月的低保救助费,给你拜个早年。”李艳琴手里捏着“红包”,眼睛湿润了……
李艳琴是金东村农民,早几年丈夫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正在读书的子女和70多岁的婆婆,家里还欠下了好几万元的债。李艳琴几乎失去了做人的信心。
东孝乡政府将李艳琴家列为金华市首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从1997年3月份开始,李艳琴每个月都享有15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5年来,李艳琴已先后领到“低保费”8000多元,充分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制度关怀”。
乡里和村里干部逢近过节都前往慰问。金东村还免除了李艳琴家的大田承包款,并做工作安排李艳琴到村里的通达电器厂上班。金华市江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干警们也主动与其结对扶贫帮困。记者徐晓恩严红枫通讯员徐军金华金华市从去年4月1日起将低保救助标准提高15%。据统计,2001年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1122.5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支出818.7万元。
日前,金华市还作出专门规定,今年春节前,对全市所有的农村低保户都要一一上门慰问,并发放慰问金。
橘乡的寒冬暖洋洋
1月22日,我们穿过莽莽橘林,随区镇干部来到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访贫。在彭村,当83岁的王根荣老人从镇民政助理员许慷手里接过1200元“农村低保金”时,这一家三代五口人都笑了。
多年来,王家经营3亩橘园,每年收橘3000多公斤。1998年冬天大寒,王家橘园中330株橘树被冻死。王根荣老汉的儿子王文阳身体欠佳,儿媳妇长期患病,孙子和孙女还在小学读书,家境窘迫。橘树一死,更是倒了王家的主要经济支柱。去年,王家成了镇里的“低保”对象,第一次拿到了700元“低保金”。
“不只是发低保金。”王老汉带我们到他卧室,指着一件新棉袄说:“内绒外棉,政府给的。还有,我妻子住院时,镇里还送来200元救济款。夏天,政府又送来蚊帐,冬天送棉被……”
航埠镇改革开放前是远近出名的“讨饭乡”。村民们说,现在遇灾,全镇没一人因此而讨饭,连根荣老人这样的家庭都有饭吃,这是政府好,更是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记者严元俭通讯员余成友衢州与2000年相比,衢州市“低保”人数扩大了33%,人均“低保金”标准提高15%。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农村实际情况确定“低保”标准。到去年年底,全市农村“低保”对象11981人,发放“低保金”411万元。
“低保”,让我“站”了起来
屋外,冷雨敲窗;屋内,暖意融融。
1月25日,在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三角陈村王金莲简陋的家,街道领导嘘寒问暖,送上了崭新的棉被。村委会副主任陈岩林自掏500元,表示慰问之意。
王金莲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哽咽着说:“是政府和社会的关心,让我撑起了这个家。”
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残疾的王金莲,只能扶着一条小板凳艰难行走。10年前,年轻而勤劳的丈夫因病不幸亡故了,抛下她和一对年幼的女儿,艰难度日。
1996年,当地政府将王金莲全家三口全部列入低保对象,每人每年享受13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街道每年还分两次发给特困户生活补助。有了这些“活命钱”,王金莲重新燃起了希望。如今,16岁的大女儿叶雪利在台州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念书,14岁的小女儿叶海飞也上了初二,每年学校都为她们减免了学杂费。
平时,王金莲做一些电器零配件组装、编织草帽等手工活。尽管一天辛苦下来,挣不上10元钱,但王金莲还是珍惜每一份活计,一刻也不闲下。“要是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那真对不住每年来看望的各级领导和资助我家的政府”。王金莲还说,“等孩子再长大一点,有了工作,生活会变得好起来,政府也少一点负担”。记者黄保才区报道组李鸣台州台州在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时,着眼抓长效机制,使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朝着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目前,台州农村特困人口有3.2万多人。为此,该市首先建立了特困家庭档案,制定了“抓点带面,流动推进,低起步,重建制,逐步完善”的工作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扶助行动”的政策,去年落实城乡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金1250万元,共有8200多户享受到保障金。
山村探访低保户
经过一路颠簸,丽水市莲都区的民政干部冒雨来到了双黄乡偏远的小山村——里佳源。
走进低保对象傅益生泥土胚的屋子,看见家里四壁空空。可傅益生外穿半新旧的皮衣,内穿中山装;他妻子上穿大翻领的茄克衫,下穿西裤。“衣服不错嘛。”不知谁说了一句。“这可是百家衣呢!”傅益生说。
傅益生是一个退伍军人,但不幸却屡屡降临到他的家庭。自己连遭两次车祸和一次大病,妻子又生肿瘤住院,还有一个86岁的老母亲要供养,债台高筑,日子过得艰难。
傅益生说,自从2000年被列入低保对象后,他家每月可享受50元的救济金(以使其每月最低生活费能达到当地最低标准80元),再加上每月73元的退伍军人优抚款,现在生活好多了。
“要是没有这救命钱,我们全家可能早去讨饭了。如今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对将来也已有了打算。”傅益生妻子插话说,明年打算种1亩“黑炭梅”。民政干部老罗说,今后,社会救助将不再只是送钱,还将送技术和项目。记者施龙有卢俊和丽水丽水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8年6月30日全面实施以来,已有58006名农村居民获得救助。
2001年全市农村保障对象是18820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支出522.6849万元。
“低保”改变我的生活
1月24日上午,21岁的岱山县岱西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计生管理员张燕,一边为新婚夫妇体检,一边向他们讲授优生知识。此时的张燕,朝气蓬勃,与三年前愁眉苦脸、万念俱灰的情形,判若两人。
“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我读完了卫校,让我们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张燕激动地告诉我们。
三年前,一场灾难降临张燕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多病不能劳动,妹妹还在读小学。张燕当时是舟山卫校一年级学生,辍学打工似乎成了她惟一的选择。
岱山县民政部门立即将张燕一家3人全部列为“低保”对象,三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8000元左右。去年初,张燕家的房子因长年失修屋顶倒塌,县、镇民政部门又及时送来了救济款,帮助修好房子。
现在,张燕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她说:“现在我有能力养家了。我已向政府提出取消我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去享受这项政策的恩泽。”记者沈良中县报道组殷杰舟山目前,舟山市有5708位生活困难渔(农)民被列为“低保”对象,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怀。全市渔农村“低保”覆盖面达100%。
1998年以来,舟山市在全省11个市地中率先落实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同时,舟山坚持动态管理,做到该“低保”的一个不漏,该拨的“低保”款一天不拖。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