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信息时代的气息。同时,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全社会都在关心的老大难问题——一批未成年孩子成为昼夜泡在网吧里的网恋少年。根据读者的强烈要求,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苍白的口号与严峻的现实
近年来,无论是大众媒体,还是学校、共青团组织等社会团体,都在一声高过一声地呼唤:“别让网吧网住孩子!”
但是,只要你走近网吧,就会知道“魔鬼的引诱”有多么强大。我们成年人自制力都拒绝不了的东西,怎么能让孩子舍弃?
于是,问题越来越普遍,网恋少年的队伍不断扩大,其危害日渐突出:
——“网络病”患者骤然增多。据哈医大二院心理门诊张文艺医生介绍,“网络病”是由于长时间沉湎于网上,精神高度集中和兴奋造成的。在身体上表现为不上网时头痛、眼涨、胸闷,心理上则表现为严重依赖性,不上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空虚、无助、无聊,长期便会导致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精神失常。
——目前,哈市市区有4万多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其中12%为未成年青少年和儿童,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网吧常客。
——来自公安部门的报告,由互联网引发的治安案件骤然增多。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约见“网友”并实施盗窃、强奸等犯罪活动。
“三部一局”的“禁渔期”咋就落实不了?
2001年4月3日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限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日8时至21时。无监护人陪伴的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许进入。这条对孩子上网吧限定时间的内容,被形象地喻为“禁渔期”。
但事实上,对“三部一局”设定的“禁渔期”,大部分网吧的态度令人瞠目。1月31日晚9时至10时,也就是进入规定的“禁渔期”,记者连续暗访了道里区、南岗区、动力区的15家网吧,竟家家有未成年人,占网吧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为什么网吧对出台快一年的“禁渔期”拒绝执行?经营者振振有词——“你们当家长的都管不了,让我们怎么管呢?”“劝不走,又打不得骂不得。”“如果孩子就是不走,我找谁去?派出所管这事儿吗?”
他们显然在强词夺理。网络专业人士付先生对记者说:“商店到了打烊时间,就该关门,网吧完全可以有办法,比如可以对那些在“禁渔期”仍在上网的孩子所用的电脑定时切断上网等。说白了,网吧惟利是图,根本不想管。”
谁来管?地方立法是惟一途径
该由谁来管呢?“三部一局”明文规定:对违反“禁渔期”规定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予以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再次违反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三次违反规定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关闭营业场所,并由有关管理部门撤销批准文件,吊销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按说,处罚的力度已经够大了,但能不能落实呢?一些网吧老板不以为然:“罚谁呀?那么多没手续的黑网吧都管不过来呢。”
记者找到惟一有执罚权的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有关人员大吐苦水:光靠我们一个部门也真管不过来!
社会工作者刘先生提出的见解值得重视,他说:“哈尔滨可以根据国家出台的法规,制定一部内容具体、详尽、有明确处罚条件和具体措施的地方性法规,同时,配备一支有足够执法力度的队伍,严管严罚,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纪女士家中读高中一年级的儿子是个典型的“网络病”患者。她打电话问记者,能不能对网吧和监管不力的管理部门要求精神上、经济上的赔偿?远东律师事务所律师潘朝辉认为:“从家长的角度,可以控告网吧不执行国家法规,给孩子身心造成伤害。或通过行政诉讼告监管部门不作为。”
解决网恋少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记者希望广大读者能踊跃参与,群策群力,及早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本报记者崔曼晖)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参加2002十大传情言语短信评选,赢取精美情侣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