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个民俗味浓郁的春节,大街上到处可见穿唐装、旗袍的。而商场、酒店里,第一眼望见的准是高悬的中国结。大红灯笼高高挂,小小风车挂满枝。尽管大街上飞跑的仍是现代化的汽车,但中国人的传统佳节里,民俗总是难以挥去的情结。
窝头馒头成礼品
春节拜年走亲访友大都带些礼品,但今年的礼品又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往年的各种滋补品、营养品之外,又多了做工精致的窝头与馒头。
下了火车,来自河北的张先生手里拎着两包馒头直奔亲戚家,这馒头是特意带来送给老人的。今年春节期间,用精致的馒头、窝头作礼品的人还真不少。家住马甸的张大妈,今年就收到了孩子、朋友送来的一袋子馒头。这种礼品馒头,形状各异,有长形的、圆形的,还有扁形的。馒头上面有的印着“福”字,意为“福到了”;刻着鱼鳞的,意为“年年有余(鱼)”;上面还点着红点,一看就透着喜兴。
老人说,在河北、山东等地,一到春节,家家都有蒸馒头的习俗,取意为“蒸蒸日上”。春节前把馒头蒸好放在一个大缸里储存起来,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就带上几个作礼品送人。这些都已经是“老礼儿”了。
家住洋桥的郭大妈说,她每年春节前都要蒸上一大锅馒头和豆包,等孩子们来了吃完后再带走几个,看着就高兴,因为她们小时候就这么过来的。记者在老北京一条街看到,这里除了传统小吃外,宫廷小窝头、寿桃形状的馒头卖得都很“火”。有的北京人整篮子整篮子地买。一位年青人说,这样的礼物送给老人,老人肯定喜欢,能让老人想起家乡过年的情景。
烧香拜佛为减肥
这两天北京道观里的烟火可比平时兴旺多了,白云观、东岳庙等道观中都迎来了不少特地前来拜神,为家人祈求平安、健康的人们。
还没进白云观,一股檀香气就扑鼻而来。虔诚的人们聚集在药王殿、财神庙、送子观音殿前烧香参拜,祈求来年全家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另外,窝风桥边也分外热闹,人们都趴在桥上“打金钱眼”,希望能投中桥下挂着的铜钟,求一个“钟响福照”的好彩头。不到一个小时,桥下就已经铺满了人们投掷的铜钱。观前“摸石猴”的队伍也排了几十米长。一位30多岁的中年人说,他是从大兴特地赶来的,就是要来摸摸石猴,希望来年全家“四季平安,一年吉祥”。东岳庙中的“福树”这两天也是披红挂彩,“人寿年丰”、“戴福还家”、“一帆风顺”等福牌和福条将下面一米多高的树干挂得满满的。“千年松万年柏,不如东岳庙老槐摆一摆”,人们都希望借着东岳庙老槐的福气,让自己明年一年都过得顺顺当当,无烦无忧。
如今什么都讲究个性,今年庙会上祈愿的话也是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祈求福、禄、寿外,人们对老天爷又有了不少新鲜的要求。“祝我明年能去美国见到汤姆·克鲁斯,到韩国见到安在旭”——一看就是个标准的追星族;“祝中国足球能在世界杯中进入八强”,不用问,这位准是个不折不扣的球迷;“祝姐姐明年减肥成功”,“祝我们五兄弟能永远在一起”……这愿许得还真挺全乎,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全都包含在这一句句真心许下的愿望中了。
看来,现代的神仙也是越来越不好当了,不但要保佑人们健康、平安、发财,还要开发不少新的“业务”。
老街市找回童年梦
春节,东岳庙里的“老北京民俗文化街”最热闹。许多中老年人都愿意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这里看看,寻找自己童年时的梦。
一进“街”,老人们也都特别愿意给这些“蜜罐儿里长大”的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儿。这忆苦思甜的故事可是说来就来:“你看,我们过去做饭都得用这种灶台。我小时候不够高儿,就得站在凳子上做饭。”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正津津有味地给自己的小孙女“上课”,“还有,看这个,知道是什么吗?这叫土炕,我们那时候都睡在这上边。这底下有个洞,冬天冷了就在里面烧上火。那时候啊,屋里冷得湿了的手巾都能冻成冰柱,哪像你们现在这么幸福。”
除了生活用品外,一些早已“退役”的商业用品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指着像铁夹子似的东西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呀?”可是这位父亲好像也不认识这个奇怪的玩意儿,“嗯”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于是旁边的一位老者“拔刀相助”:“这叫‘唤头’。过去可没有什么发廊、理发店的,都是在大街上剃头。剃头的一来就抖这个东西,‘噌’声一响,我们就出来剃头了。”老者指着旁边一个挂着炉子和笼屉的扁担说,“这就叫剃头挑子,这挑子上一边装烧热水的炉子,另一边放的是剃头用的工具。”这回终于知道为什么叫“剃头挑子一头儿热”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走在“街”上,发现老人们的眼中都闪动着一种特别的目光。人们都说人越老记性越差,可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童年时的记忆是永远也不会忘的。不知道“街”上的这些家什让他们回忆起什么样的故事,可相信这些故事都会是时常在他们梦境中出现的最美的童年。
老游戏找到新玩家
地坛庙会上,平日只有在电影上一见的抬花轿惹得众人驻足观看。大年初三,70岁的徐女士在儿女的怂恿下第二回坐上花轿。四个古装轿夫在唢呐的伴奏下摇摆前行,徐女士的子女在一旁摄影留念。乐得合不拢嘴的徐女士下了轿子说,找回了当年“过门儿”的感觉。
春节,“老”游戏特别受欢迎。
吹糖人的德州师傅一直挺忙活。虽说十二生肖他全能吹,但还是买“马”的人最多。一位姑娘本来只要他吹只猴,师傅一会儿就吹出一个“猴骑马”,还取了个吉利的名目——“马上封侯(猴)”。一位抱小孩的家长买了一套十二生肖,她说,带孩子出来买得最多的就数民艺手工品。中国结、剪纸、香包都给孩子买了,一是图了吉利,再者给孩子上了一次民间文化课。她担心看洋卡通长大的孩子只知“七龙珠”和“圣斗士”,“把曾经伴我们长大的东西给他们看看,这也是过年的重要内容。”这位家长很认真地说。
在春节的庙会上,推铁环、抖空竹、转风车……流传千百年的游戏又一次大汇演。小孩不会玩,大人凑上去教。在东岳庙,一位年轻的父亲给六岁的孩子买了个空竹,然后请卖家教他。一边抖,一边说,这玩艺他父亲玩得最好,到他这代就基本上不会玩了,如今他再学不会,下一代就没人会玩了。听他这话颇感责任重大。在一些普通老百姓心目中,这简简单单的游戏里也有许多讲究,谁也不肯在自己这里把“活儿”失传了。晨报记者薛晖李海霞实习生张颖
春节不上网?现在预订祝福!短信5折起大奖等着你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