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儿有女,却登报征女儿过元宵节,吃团圆饭。本月22日,杭州媒体上出现这样一则启事: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因为儿女不孝,要公开征寻一个“孝女”,并许诺将遗产都留给这个女儿。昨天,记者见到了这两位老人,老婆婆魏老太告诉记者:“子女一旦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赶过去看。可等到逢年过节或者我们有事,他们都很冷漠,很少肯来看我们,即使来了,也是来刮油水的。只有我那个二女儿,有事没事都会过来照顾我们。可她患尿毒症,在正月初二晚上去了……”
“我们想在有生之年招一个孝顺女儿,只要她能让我们得到天伦之乐,我们所有遗产都由她继承。”
1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很少来看望老人
十四年前,陈老伯认识了魏大妈,两人对彼此印象都很好,并感觉十分投缘,便很快地走到了一起。与许多再婚的老年夫妇一样,当时陈老伯已经有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而魏大妈也带着一个儿子与两个女儿。结婚之后,二老相互关照,彼此恩爱,生活得很不错。但是,他们的孩子们却或因住得太远,或因为一些误会与隔膜,对二老显得较为冷漠,很少主动前来看望两位老人。“说起来我们是有儿有女,但他们同我们并不亲热。”魏大妈一说起这件事情就在一旁直叹气:“也是我们命不好。老头子的孩子中数小儿子最孝顺,但是他30岁不到就患心肌梗塞死了,我的二女儿后来对我们一直也很好,如今却也走了。其他的儿女都指不上,尤其像我那个儿子。他那个人,脑子糊涂啊,就知道乱花钱,要是靠着他,今后我们的遗像都不知道放到哪里去!”
陈老伯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原来跟两位老人关系也很不错,一开始也经常来家里陪伴二老。但是有一次,她提出来要用老人房子的房卡,而魏大妈出于自身的一些考虑,并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这样一来,这个女儿十分生气,从此以后整整几年都再没有来过。另外两个女儿跟陈老伯更是一点儿也不亲。除了刚刚去世的女儿,魏大妈还有一个女儿,从小送到农村抚养,现在她住在宁波,家里条件也还不错,只是对母亲的感情不够深厚。
在采访过程中,魏大妈不停地对记者说:“我们感到很孤独。”魏大妈告诉记者,两年前,陈老伯的脑部开刀做手术,儿女们没有一个在身边,照顾陈老伯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魏大妈的身上。“当时只有我一个人,24小时我一刻也不敢疏忽。睡觉时,我睡在他身边,只能够用一只手死死地抓住他,一旦他有什么动静,我便马上会惊醒。在医院里,医生还问我:‘人家都有儿有女,你们的孩子呢?’我只有回答他们说:‘他们都在外地。’自己把苦水往肚子里面咽。”
2惟一的孝顺女儿大年初二去世
后来,魏大妈的二女儿从农村来到了杭州,成为了几个子女中最孝顺的孩子,魏大妈感觉稍好了一些。但是有一次陈老伯因为胆结石动手术,恰巧二女儿也病了,只有魏大妈一人去了医院。由于结石过大,手术进行得并不顺利。陈老伯下午一点半被推进手术室直到晚上七点半钟都没出来。魏大妈当时害怕极了。“手术室外其他的病人家属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人留在那里,从早到晚没吃一口饭,孤立无援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说这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的儿女里,就数我那个二女儿最孝顺。但年纪轻轻的,就这样走了。”一提起她的二女儿,魏大妈马上背过脸去,记者看出她在啜泣,“这个女儿其实条件最困难,离婚了,还得带着一个读高中的女儿。实际上,她也没给过我们什么钱,因为她自己也并不富裕,但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看看我们,给我们买个衬衫、裤子什么的。她打毛衣打得不错,常常给我们打毛衣。最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真有什么事情,只要一给她打电话,她肯定立刻就过来。过年过节她也常常拎些水果来看我们。可她自己生活特别地节俭,吃饭天天几乎都是梅干菜。结果得了严重的贫血症,到后来终于离我们去了。”魏大妈的脸上已经满是泪痕。
大年初二,这个待二位老人最好的女儿死于尿毒症。这样的残酷事实,对两位老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今年这个年,对于陈老伯与魏大妈来说是过得最为痛苦的一年。
3想招一个女儿来陪伴自己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位老人拨通了杭州《今日早报》的新闻热线,表示“在有生之年里招一个孝顺女儿,只要她能让我们得到天伦之乐,我们所有遗产都由她继承。”在元宵节即将来临之际,两位老人希望能找到一个女儿陪伴他们共度佳节。
“我们有孩子却不可靠,只有另起炉灶。”陈老伯这样解释他们的行为。“这就像农民种地,种地种了很长时间,却颗粒无收。”魏大妈补充说:“我现在就想找一个能在一起开开心心过日子的女儿。希望生病时能够有人在身边。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能给予她父母之爱。”
当记者问起他们比较敏感的“遗产问题”时,魏大妈回答说:“我们原本只是提了一下这件事,但既然说了也就无法回避了,这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不希望在这件事情上再去多说些什么。在经媒体报道之后,周围也有一些好心的邻居、朋友找到我们说:‘你们怎么可以把遗产的事情放到报纸上去说?’实际上,在‘征女儿’这个事情上附加了‘遗产’的事情,这并不是我们最初的想法。要知道,实际上我们没有什么钱。”但同时,魏大妈也告诉记者:“其实我现在很欣慰,也很感动。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报名应征愿意来做我们‘女儿’的人都主动声明,不要我们的遗产。这说明人家也不是冲着这个来的。”
4儿女受到触动回来看望父母
两位老人想征个女儿过元宵节的消息,在整个杭州引起了较大的震动。尽管在老人的要求下,报纸的报道没有署名,但许多与老人熟识的人还是看出了是陈老伯夫妇。
那个多年没有来过的女儿也在见报后的第二天来到了老人家里,她给老人买来了他们爱吃的水果,给两位老人做饭做菜,一起吃了一顿饭。她对陈老伯他们说:“你们要再去找一个女儿,我没有意见,但是今后我也会来看你们。”魏大妈对记者说:“她这么做,这么说,我们感到特别欣慰,我想她心里还是有了一些触动吧!”魏大妈的儿子也回来过一次。魏大妈对他说:“你看报纸了吗?你们不孝顺,我们要再找个儿女,现在好多人要来当我们的儿女。”她儿子反问道:“你们不是有儿子吗?”魏大妈说:“你派不上用场。”她儿子无言以对。
5 100多人应征选出19个人
报纸刊登出两天之后,《今日早报》社于2月24日下午,在征求了陈老伯夫妻二人的意见后从一百多个候选人中挑选了19人与他们见面。在见面之前,记者问他们俩:“下午就要见面了,你们现在心里在想什么?紧不紧张?”魏大妈说:“在见面之前,我们什么样的想法都没有,光顾高兴了。”她顿了一下,笑了笑说:“现在我觉得心里面的阴影一点儿也没有了。虽然说后来的女儿到底好不好还需要打一个问号,但得知有这么多人愿意做我们的女儿,心里踏实多了。”陈老伯则告诉记者:“这只是一种安慰。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将来我要真有了一个新女儿,我一定会尽心地待她。”
2月24日下午1点30分,记者赶到他们的见面地点——《浙江日报》大厦17层会议室。看到来这里的应征者中,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也有年过五旬的中年妇女,她们都专门请假或者放弃休息日来报社见这两位老人,有的还带着孩子。她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有下岗的女工,有公司经理,甚至还有期货公司操盘手。记者注意到,除了杭州本地人外,还有不少来自外地在杭居住的女士应征。谈话过程中,杭州话、宁波话、上海话、普通话交替使用,显得十分热闹。
6应征者也都是感情受过挫折的人
来应征的女士中不乏条件十分优厚者,更多的都是小康之家。她们都表示,自己家境很不错,决不是冲着老人的“家产而来”的。
在听过她们自我介绍与前来应征的原因后,记者发现,这些女士一般都有父母早逝,家庭离异等情感上的挫折,因此,她们极易与老人产生共鸣,并且希望与老人进行双方面情感上的沟通。
来自河南的朱女士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她对两位老人说:“我从小就没有叫过爸爸妈妈,没有体会过有父母的幸福,我希望能借二老的这件事情体会到这种幸福。”而一位陈女士则向记者表示:“亲情胜过一切。我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很久没有回来了,我们两人的关系名存实亡,只有我与一个孩子生活,生活得挺好。但我希望能给孩子找一个可以走动的地方。我从小吃的苦很多很多,能体会到什么东西最重要。”
家住杭州众安桥的郑丽英女士的话也许可以代表许多应征者的心声:“其实能不能做二位老人的女儿是缘分的事情。能帮助帮助两位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并不是高不可攀太难以做到的。家里缺了老人,如果能够弥补这个空缺会很开心,如果实现不了,我们今后经常沟通,也仍然是不错的。”
元宵佳节已经到了,尽管陈老伯与魏大妈的女儿究竟是谁还没有定下来,但可以想见,两位老人的这个节日不会再寂寞了。(本报特派记者丁峰)
多多精彩短信5折起,还有精彩海南游、机票、手机、MP3等着你
1000首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个性图片、铃声,新年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