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谷阳资料图片
记者 庄山 实习记者 邱海旭
留美博士黄谷阳在杀死前上司之后举枪自杀案引起各方关注,记者几经辗转,终于与当地警方取得了联系。
第一次接通美国山景(Mountain View)警察局的电话是当地时间凌晨5:30,警官的表现 热情而富有耐心,他强调“不能接受采访是有纪律规定的”,希望记者还是在上班后与新闻官联系。
山景警察局新闻官吉姆·班尼特(J.Bennett)和福斯特城(Foster City)警察局克里格·考丁(Craig Courtin)警官在接受采访时都重申:“目前此案正在调查中,最后结论公布将不会早于本周末。探员们正在询问目击证人和被害人及嫌疑人的同事、邻居,但仍未确认两人的死有必然联系。”两位警官对事件的介绍是——
当地时间2月27日(星期二)晚20时许,黄谷阳跟随“多米戈”送比萨饼外卖的小伙子身后,向霍茨马耶尔(Tanya Holzmayer)开枪后逃跑。霍茨马耶尔住在山景温德米尔花园(Windmill Park)800号,这位硅谷基因研究领域著名人物1989年以难民身份带着孩子从俄罗斯来到美国。1999年9月1日,她的研究获得了美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认可的抗HIV基因专利,这项专利明显具广阔的市场前景潜力,她自己创办的公司为此即将成立。
“山景警察局在20:43分接到报案,赶到现场时,发现被害妇女倒在门口,头部和胸部中弹,已经死亡。我们随后展开大规模搜索,甚至动用了直升机,但是并未发现任何嫌疑人。送比萨饼的小伙子提供的线索是:一名亚裔男子,没能看清他的车牌号。晚10点左右,福斯特警察局通报该城发生一起自杀案件。”克里格·考丁介绍说,“2月27日晚9:30左右,黄谷阳妻子打电话给福斯特警局,报告说她38岁的丈夫刚刚打电话给她,说他正在福斯特城海湾附近准备自杀,他说他刚刚枪杀了自己的前老板。”
晚上10点左右,黄的尸体首先被一位散步者发现,位于Blvd海滩公园的海滩上。“他的头上有一处致命枪伤,手上有一支0.38口径手枪。衣袋里装着给妻子打过电话的手机。”吉姆·班尼特说,“随后,两地警方分析了案件的各种迹象,黄谷阳被认定为凶杀案的最大嫌疑人。但警方并未最终确认是黄杀害了他的前老板然后自杀。”
山景警察局已经把这起编号为02-1904的案件定性为“凶杀”,吉姆·班尼特说:“送比萨的男孩未受伤,且已被证实与此案无关,他将作为证人接受质询。”克里格·考丁推测说:“受害者霍茨马耶尔的儿子事后证实他们没有要比萨外卖,估计凶手预定比萨饼外卖,意图是诱使霍兹马耶尔开门,送比萨的男孩无意中成了杀人阴谋的一个工具。”关于受害人、嫌疑人家属及现场目击者现在情况,警方拒绝透露。
“黄谷阳居住的社区比较平静。”克里格·考丁肯定地说,“目前福斯特的居民生活并未受此事影响,只是媒体上有所报道,使一些民众产生了不安全感。”山景地区一个网友在网上说:“让我觉得十分震惊的不仅是在严肃的科学家世界中发生的这样一件如肥皂剧一般的悲剧,我更关心送比萨饼的孩子。送比萨饼的孩子被一个他不认识的人作为杀害另一个他不认识的人的工具,这将给他今后的生活蒙上阴影,我怎么也想象不到他将怎样克服这给他带来的恐惧。”
附文
谜团中的杀人动机
黄谷阳案发后,警方和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把焦点集中在寻找黄谷阳杀人动机上。
记者采访的与当事人相识的每一个人听到这件事后都感到“非常惊讶”,在他们印象里,黄谷阳是一个“富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很有成就”的人。
应该说,黄谷阳的一生是很顺利的,他上大学时的班主任、复旦大学遗传所教授陈名(化名)对这个学生的印象很深,他向记者介绍说:“黄谷阳1981年毕业于上海杨浦区一所重点高中,当年高考成绩在上海23万考生中排第11名,本科读的是生物系遗传学专业。在班里20多名学生中,他的成绩比较优秀。他没有担任学生干部,但班里各项活动都表现很积极,满有热情的。他特别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论、讲话比较前卫,自尊心较强,对自己要求高,愿意干一番大事业。”
1985年本科毕业后,“做大事的想法”促使黄谷阳在1986年到美国发展,他用6年时间在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他一度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还参加过由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投资的通过基因识别疾病的研究项目。1996至1997年,他到杜邦公司的一家下属公司做一个研究组组长,1997年期间同时还在德拉瓦大学任教,1997年至1999年成为生物信息公司“Double Twist”的资深科学家和生产部经理。黄谷阳在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成功也得到国内研究界的重视,1998年3月开始,他被复旦大学生命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作为生物信息领域的知名学者,黄教授不定时给我们介绍一些国外的研究情况,做一些前沿科学讲座。但由于是兼职教授,也就基本没怎么见过面。”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的院长秘书向记者简单介绍说。
1999年,黄谷阳的大学同学金力推荐他担任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成为国家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的合作者。其间,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于1999年7月20日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发现:经过半年攻关,中心在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已经找到300条全长新基因,这是全世界首次获得这些人类新基因!黄谷阳的名字也因此更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生物权威会议上。
至此,黄谷阳在事业上一直相当成功,也许正是这样的顺利逐渐使他身上的弱点暴露出来。陈名说:“志向高的人往往有人际协调的障碍,估计黄谷阳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不足。”
“可能与南方中心有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金力曾经这样向自己的老师陈名透露。今年春节前刚刚出任南方中心主任的赵国平解释说:“刚回国工作的年轻人对国内情况不熟悉,难免有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中心强调的是集体领导制度,而黄谷阳习惯以个人身份就南方中心的知识产权问题表态,这给工作带来许多不方便。”不知是否由于在国内的“不愉快”,2000年初,黄谷阳又回到美国,担任硅谷制药公司PPD微生物部门主任。在这里,黄谷阳遇到了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挫折。2001年6月,他被PPD公司解雇,原因是他违反了公司不能在外兼职的规定,解雇的通知是由他的上司霍兹马耶尔传达的。
“他一直自视很高,突然被辞掉,又与工作能力没关系,他一定觉得很没面子,再加上沟通不顺畅,可能就产生了突发想法,但应该不至于呀。”陈名虽然做了这样的分析,但依旧表示“想不明白”。黄谷阳在马萨诸塞大学的导师马里尔·福尼尔也想不明白,他透露,在黄谷阳被解雇两个月后,曾打电话说过,PPD不同意他同时为中国的公司工作,但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福尼尔曾到过硅谷与黄谷阳和霍兹马耶尔一起吃过饭。“当时,黄谷阳和霍兹马耶尔都非常友好,还互相祝贺移民和学术的成功。”
被解雇无疑会让黄谷阳感到不痛快,但事实证明,他很快已经从阴影中摆脱出来,赵国平说:“2002年1月底2月初,黄谷阳还跟我和陈竺主任在一块商量,他决定3月底开始逐步到这儿工作,年底彻底转到这边工作。这次事件让我感到特别意外,春节后,也就在出事前不到两个星期,他还给我打电话说,他再去一下美国就到中国来工作。”
“黄谷阳没有坏的心眼,没有搞人家的那种阴谋。”陈名一再强调这一认识。记者打通了位于美国硅谷的PPD公司的电话,电话转了三次,没有人愿意接受采访,最后找到了一位山东籍的华人雇员,他说:“从来没有看到黄谷阳表现出刻薄或者其他恶意的性格。”
从性格缺陷和事业不成功的角度人们很难找到黄谷阳杀人的动机,于是猜测开始逐渐替代了理性的分析,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所教授刘权否定了黄谷阳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说法,他说:“在美国,华人专业人士被猜疑、受压制确实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但黄谷阳不属于这类情况。”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