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百万富翁吸毒破产》(见本报3月23日头版)刊发之后,百万富翁晓平(化名)的命运引起读者的关注,本报今日起刊发新闻连载《晓平自述》。
晓平(化名)呆滞的眼光久久地停在地上,他的脚边散着一堆劣质烟头……3天的强制戒毒使他暂时摆脱了毒瘾,但“脱敏”期中的痛苦时不时仍令其弯腰低头。25日中午,福州黄山戒毒所,从他时断时续、零乱的叙述中,我们逐渐清晰了39岁的晓平从发家成百万富翁 到因吸毒而沦落街头卖破裤的这一段人生历程……
晓平的发家始于1980年。时年20岁的他,天生有一股爱闯荡江湖的锐气,怀里揣着老父亲四处张罗凑来的3万元,和两个儿时的好友南下广州“淘金”了。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广州,紧随深圳之后,刮起了“改革开放”的旋风。这座焕发新意的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许多大型工程纷纷上马。晓平3人瞅准的正是这个机会!他们在广州三元里办起了“福建砖厂”。
作为砖厂负责人的晓平还算能吃苦,工厂的管理也还简单,一直做到1984年,砖厂赚了10多万元。然而到了1984年,晓平的砖厂办不下去了,因为不时有人上门捣乱和交涉。原来三元里一带百姓家门口有种桃花的习俗,如果哪家门口的桃花开得盛,那么这家一年的运气就好。岂料晓平砖厂烧窑时的烟灰会随风乱飘,坏了砖厂一带人家的财气。
砖厂是办不下去了,做什么呢?脑袋颇为灵光的晓平发现,长乐人也跑到广东办石棉瓦厂。再忆起平时送砖块去建筑工地时,工头发出的没地方住的牢骚,他和另外一个朋友一合计,广州大搞城建,需要大量临时住房,赶快转型办石棉瓦厂。
可怎么做石棉瓦呢?晓平想了个办法,开始有意识地往一个认识的办石棉瓦厂的长乐老乡处跑。提几瓶酒和卤味,大白天到老乡那里聊天,实际上他的目的很明确:偷偷察看、偷偷学石棉瓦的“配方”。最后他发觉石棉瓦的加工其实不难,无非由玻璃纤维、水泥、砂石混合而成。
晓平真的挖到了一个“富矿”。从1984年底起,改弦易辙的“福建石棉瓦厂”开始生产了,晓平利用旧时的关系加上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再辅以价格的优势(别人卖7元/片,他卖6元/片),很快,他做成了一笔笔生意。高额的利润令晓平的资本迅速扩张,到了1988年,他的钱袋一下子鼓到了近百万元人民币。
晓平说到这里,吐了口烟圈,失神的眼中有了些许生气。他说:“那时,我也风风光光过一把。”
1998年底,母亲病危,晓平卖掉工厂回到福州。
回福州后的晓平,遇到了他后来的妻子,岳母给他新开的餐厅命名为飞龙餐厅,意寓飞黄腾达。不料,在事业和家庭双美满之时,他却陷入了一个漩涡……
请关注下期《飞不起的“龙”》。( 陈朝晖 李榕娟)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