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家住惠山区陆区镇花园村大巷上45号的俞文龙写信给市委书记蒋定之,讲述了他遵嘱父亲生前遗愿,为父捐献遗体、丧事简办的新风尚;同时他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封建丧葬旧俗,表示十分反感,倡议全社会破旧立新,移风易俗。
读罢此信,令人感触颇多。俞老先生坦荡的胸怀令人钦佩。丧事简办,捐献遗体,是文明社会应该具备的素质。但应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明明知道丧事简 办的好处,只是被所谓旧习俗所缚,生怕背上“不孝”之名。值得一提的是,封建丧葬旧俗的推波助澜者,正是那些以此牟利的“佛头”、神棍。俞文龙在信中呼吁道,铺张浪费的厚葬,也引发了举债累累、与子孙争地等社会问题。现将他写的信摘录如下———
我父亲一生不相信迷信,对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封建丧葬旧俗极为反感,故在生前立下遗嘱:死后一不火葬,二不土葬,身上的器官和组织只要有使用价值,无偿捐给那些非常需要的伤病者;取走器官和组织的遗体无偿献给有关医学院校、医疗机构,供医学研究之用;丧事从简,不请风水先生、道士、乐队,不送花圈,只开简单的追悼会。
父亲于1月22日下午3时溘然长逝,我们子女立即与无锡市红十字会、江南大学医学系联系,下午4点半即由我弟弟护送父亲的遗体到江大。
同月24日中午,开了个简短而隆重的追悼会,实现了他的生前遗愿(本版1月25日曾作报道)。
父亲曾是位小学教师,是一位普通公民,但他的思想精神境界却是崇高的,我们家属、亲友、乡邻为之钦佩。
“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的口号喊了五十多年,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丧葬旧风俗难以破除。在我们农村,人一死,就要请道士、“风水”、乐队大办丧事。火葬本是一件破旧立新的好事,可是火葬以后还是要土葬,丧事依然繁琐复杂,死人仍要与活人争地:坟包越堆越多,杂乱无章,有些有钱人甚至不惜巨资看好风水宝地,为其生后建造豪华墓宅。火葬土葬接连几天大吃大喝、大操大办之后,还要做“三七”,“五七”,一掷千金扎制许多纸质洋房别墅、汽车空调、家具及用品等,付之一炬。
封建迷信与铺张浪费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造势,致使丧事的排场越来越大,牵动了多少亲朋和乡邻,消耗了多少精力和财力,于丧家、于社会、于国家都无益!这种丧葬旧风俗与当今科教兴国的新时代极不适应,也与建设无锡这个全新的特大城市极不相称。
为此我呼吁:我市应大刀阔斧地革除丧葬旧风俗,铲除旧坟包,禁止堆建新坟包。大家来出主意、献良谋,倡导和树立科学、文明、节俭、有益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丧葬新风俗。研究如何火葬以后不再搞土葬,提倡不留骨灰的海葬、空葬、树葬等;提倡捐献器官和遗体;研究如何取缔封建迷信活动,简办丧事。 (俞文龙)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