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娃娃祝福小兰 献上一份爱心
本报记者关切见习记者李振村实习生刘霞霍阿兰
1万元童心本无价
在昨天的捐款者中,有很多是代替自己的孩子来捐的。昨天上午,一位不肯留下姓名的女士将1万元钱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这是到本报直接捐款中的最大的一笔。她说:“我的女 儿和小兰都是14岁,我和丈夫还有孩子坐在一起商量帮助小兰的事,我们以女儿甜甜的名义给小兰送来这些钱。”
同达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高乐的母亲说,孩子看完报道后哭了一夜,她自己功课紧张,没有时间到报社来,特意让她的妈妈送来了200元钱。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妈妈目前还没有工作。
文化路小学六年级学生高干淇的妈妈送来了300元钱,她告诉记者“小兰的遭遇我看一次哭一次,我给孩子看了,我说你怎么决定的呀,孩子看后让我来报社送钱。”
有两笔捐款是一家三口送来的,10个月大的男孩王圣谕的父母代替孩子捐了100元钱。2岁的何馨小朋友从妈妈手中接过500元钱,然后再一张一张地递给工作人员。
1千元热心白发人
白发苍苍的赵大妈把纸包纸裹的1000元钱捐了出来,工作人员希望她表达一下心情就可以了,她说“这些对治病来说就不是钱了”,老人执意将这1000元钱捐出。她在留言中说:非常同情小兰的不幸,要配合医生治疗,早日康复。
吕凤珍老人来到报社捐款,本来应该到15楼,结果由于不熟悉电梯,在电梯间里来回来去好几趟,才找到办公室。
陈大妈是坐着环路车来报社的,一说起小兰的事,老人哭了。老人家近七十岁了,由于身体不好,一个冬天都不怎么出门,这次为小兰特意来的。老人不但自己捐了200元钱,临来时,老人的女儿和儿子分别让老人带上100元。
15元一笔最少却最重的捐款
昨日下午,本报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捐款者。
来捐款的张女士拖着一条伤残的腿,她将带有体温并有些发皱的15元递到编辑的手里,轻声说道:“我没有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替我劝小兰勇敢些,我就是这样挺过来的。”
张女士说,她和小兰有着相似的经历,只是她遭遇不幸的那个时候比小兰的年龄还小,只有六岁,而罪犯竟然跑掉了。事后,她在医院里整整昏迷了17天,后经医生的全力抢救,活了过来,但她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生活。
张女士说,三十多年的苦水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小兰比她幸运,一是作案的罪犯抓到了,二是还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相助,所以小兰更应该珍惜日后的生活。当她在报纸上看到小兰的事情后,她第一个念头就是告诉小兰:学会坚强。
现在张女士靠政府发放的205元救济款生活,她说,她捐的钱虽然少,但她的心和小兰永远在一起。
××元别问我是谁
绝大多数的捐款者无论如何也不肯留下自己的名字。一个小伙子留下200元钱,说什么也不留姓名和电话,看到他的手还缠着纱布,工作人员只好在捐赠人的落款处写下:手破的先生。
两位自称姓卢的女士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宝宝来报社,其中一位掏出了1000元,另一位显然是保姆身份的卢女士拿出了100元,并连说“太少了,不好意思”。她俩执意不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一位19岁的姑娘送来500元钱,她是代自己的老板捐的,她说老板娘怀孕了,行动不方便,不然她会亲自来的。
中国银行沈阳分行的两位同志来到报社,他们一下子要去了四份捐款登记表。原来,他俩当天上午在办公室谈论此事,被同屋的同事听到。由于工作繁忙,大家让他俩代劳。
吕秀芬读者一早就送来1000元钱,她说,听说今天要去抚顺看小兰,要求给她一个机会,如果报名满了,可不可以走个“后门”。
本版照片由关切王迪栾俊学摄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