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业家和人力资源专家昨天说,出现在高级人才中的一种“倦鸟知归,奋鸟知飞”的现象要引起厦门人的关注。
参加招聘的厦门市信息港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人员说,一个上午,应聘者中有不少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工作的。但她失望地说,这些人给我的一个强烈感觉是:在外面做太累了,想回厦门休息。
昨日,在接待大厅里,一位母亲替在北京的孩子求职。她自豪地对接待者叙述说,孩子毕业后就在北京的一家美国公司做事,现在,自己想叫他回来。旁人问她“为什么”,这位母亲说,孩子这样太累了,会受不了的,还是回厦门好。
厦华公司的一位副总也抱怨说,如果他的公司在北京,一个高级人才的职位可能有十个人来应聘,而在厦门,只有一两个。他说,厦门高级人才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边远地区的优秀人才,二是想要“落叶归根”的厦门人或福建人。
在一些疲倦的“鸟”儿想飞回来的时候,一些勤奋的“鸟”儿却忙着往外飞。在“七匹狼”的招聘房间里,行政事业部总监周臖举着一叠应聘材料兴奋地说,这些都是原本在厦门工作的,他们想跳槽。
包括“七匹狼”在内的许多泉州企业说,他们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到厦门招收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值得思考。
原因之一:待遇有差距
软件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部门负责人从上海过来,他在上海时的工资是现在的10倍。当然,如果不是家庭的原因,他是不会到厦门来的。现在,他还保留上海的户口,上海外商人力资源协会还为他发工资———也比厦门的高得多。据说,这一招是等待人才回心转意。
厦门周边地区的企业也开出了不菲的薪酬。这次招聘会中,明码标价的是泉州的民营企业,叫价称得上高薪的也是那里的。
原因之二:旧观念的束缚
很多厦门的企业说,如果应聘者真有能力,我们也想给高薪,但是,“我们不好平衡”啊!
一家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说,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哪怕多给某人一点点,“左邻右舍”就会马上知道,管理部门给了,技术部门要不要给,技术部门给了,工厂要不要给?
即使是一些私营企业也面露难色,他们说,厦门的工资水平就这么高,我们不好打破这个规矩。
由于旧观念的束缚,厦门市的企业也显得很自卑。一家国有贸易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昨天说,他面试了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厦门人,感觉十分满意,但是,像他这种人才,我们这里的工资,怎么要得到呢?
原因之三:收入差距没有拉开
厦门的企业还说,产生这个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厦门的一般人才工资太高,高级人才工资太低。
一家企业的老总算了一笔账:在一些地区,一般人才月薪可能只有300元,但是,厦门市规定的最低收入为450元,加上医保、社保等,用工成本明显偏高,一般人才的待遇高了,企业当然就无法承受高级人才高薪的压力。
他说,这样产生的恶果是,低级人才都很喜欢来厦门,而高级人才来到厦门,要么不堪忍受过低的待遇而走了,要么被“同化”了。(本报记者 佘峥)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掌握国航坠机事件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