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时许,无锡北塘区某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老徐带着厚厚一叠材料来到无锡工商局合同管理处,一晚没睡好的他,瞪着充血的眼睛说:“我是越想越不对劲。”上月25日,做装修生意的老徐接到一个电话。一名陌生中年男子自称是中国储备工业公司新型材料厂销售员,想请老徐公司成为这家位于湖南张家界的材料厂江苏省总联销商,书面材料将很快寄出。老徐当时感到莫名其妙。5天后,一封发自湖南的信来了。里面装了信件、企业广告样本、2件布料样本,及“G-46烯布”等产品的价格表。老徐拨通当地114查询台,核对价格表 上提供的该厂厂名和电话,结果无误。老徐对此半疑半信。
说来巧得让人心疑。4月9日上午,一位自称贵州省都匀市某部队军需处的“刘新华”来电称,急需3万米G-46烯布,价格为每米28元。4月14日,“军需处”再次打来电话,表示急着要货,并发来“购货合同”传真。昨天清晨,老徐拨通当地114查询,“军需处”电话及名称同样无疑。掐指一算,每米进价20.60元,一转手可赚20万多元。准备签合同的老徐带着满脑袋的问号走进了工商局。
听完老徐讲述后,合同处负责人仔细翻看起样本。突然,他失声叫了出来:“怎么这么像!”他立即找来去年5月查到的一起诈骗案中厂方的“广告样本”。两本广告样本设计内容非常相似,其中“4台电视摄像机”、“织机主车间”图片一模一样。经技术确认,两起案件涉及产品相同,使用材料有雷同处,且作案手法相似,系同一伙人所为。只是去年个案“故事情节”更“精彩”。
当时,一家无锡企业与所谓的“楚天集团工业供销公司”签订购货合同,而昆明一家所谓“军工企业”成为急要购货的一方,并提供了“银行账号”———位于昆明市宜良地区。到“供销公司”发货那天,无锡企业接到电话称,“供销公司”车子坏在了河南境内,不可能发货了,要货可到无锡一处货场,用现金提货。工商部门立即调查发现,所谓的货均是些廉价的低档产品,上述企业子虚乌有。同一天,昆明市公安部门赶到“114”查询台提供的“银行账户”地址现场发现,电话单位为虚报,这儿是一间空出租房,早已人去楼空,仅剩一台电话机。
昨天下午,经排查确认,本月以来另有两起无锡企业遭诈骗个案与上述两案系同一伙人所为。目前,工商部门正对此案作进一步调查处理,并公布举报电话2701201-2401。据悉,去年至今,“电话合同诈骗案”数量有30多起。有关人士提醒企业,不要轻信所谓的“电话合同”,应该面对面核清对方真实身份后,再决定是否要签订合同。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掌握国航坠机事件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