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养了8年猪、已拥有近百万元资产的姜仁忠,一回到家乡浙江淳安县文昌镇东树坑村,就忙于向今年新发展的11家养猪大户传授养猪经验,帮助配制饲料。在乡亲们眼中,姜仁忠是村里最大的“能人”,每次见面,总亲切地称他为“猪司令”。
东树坑村地处淳安的最东端。这个只有100余户人家、298人的小村深居高山坞中,耕地十分紧缺,水田、旱地加在一起,人均还不到0.5亩,村民想致富难。
1994年农历正月,外出打过工、见过一些“世面”的姜仁忠偶然听东辉乡一个朋友说,他的亲戚在上海开屠宰场,每天都要到兰溪、义乌调运上千头猪到上海,很希望家乡有人到他的屠宰场附近去养猪,他们场保证收购。这一消息打动了姜仁忠,他立即东挪西借了1万元现金,带上妻儿,自己开着拖拉机,行程400余公里,来到了上海市郊的嘉定区南翔镇,开始了他平生第一次养猪生涯,从而成为大山里走向大上海的第一个“猪倌”。
一个土生土长的山区农民,要想在上海滩闯业并站稳脚跟,谈何容易?姜仁忠历经了始料未及的种种艰辛。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没有足够的资金,他建不起标准的养猪房,只能花最少的钱先租用当地的闲置厂房,再自己动手整修;缺少养猪技术,他白天找经验丰富的当地养猪能手和兽医请教,晚上干脆与猪为伴,把铺盖搭进猪舍里,时刻关注着猪的生长情况;为节省饲养成本,他千方百计上门与当地的宾馆、饭店联系,以求得能够回收剩菜剩饭。功夫不负苦心人,姜仁忠没日没夜地伺候着他的“猪宝贝”,终于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回报,当年出栏的1100多头商品猪使他净赚了2万余元钱。
姜仁忠在上海养猪发了财的消息传到家乡后,引起了轰动。1995年春节刚过,村里就有4户人家跟着姜仁忠去上海养猪。这一年,尽管姜仁忠把科学饲养、出栏时机等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其他养猪户,但由于市场滑坡、猪肉掉价,姜仁忠和另4家养猪户全都亏了本。刚养了一年猪的4户人家灰心地把养猪场关了,回到了老家。但是,姜仁忠没有撤退的念头,他坚信只要摸清市场行情,掌握市场规律,勇于承担市场风险,就一定会走出低谷。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卧薪尝胆”,到1997年,肉猪市场终于看好,年终结算时,姜仁忠除拿回所有本钱外,还从中获得纯利3万余元。这个好消息传到村里后,次年不仅原先外出养过猪的4户人家再度出山,而且在以后的每一年里,都有东树坑村人到上海养猪。目前,在上海嘉定区南翔镇从事养猪业的东树坑村农户已增加到16户,这支淳安“养猪大军”已拥有年出栏商品猪2万余头的规模,仅去年一年,16家养猪户就获得毛收入700余万元,获净利150多万元。“猪司令”姜仁忠的养猪场规模已从当初的年出栏商品猪1000余头扩大到7000多头,年获利20余万元,稳坐“龙头老大”的交椅。
通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如今在上海市郊一带,来自淳安东树坑村的养猪专业户已是小有名气。他们养的猪不仅瘦肉多、品质好,而且产销一条龙,每年出栏的3至4批次万余头生猪都被近在咫尺的上海长征屠宰场“统吃”;他们的养猪场业已成为该屠宰场的一个重要基地,每当场里需要调运生猪时,只要一个电话,养猪户就会很快把合格的商品猪运到屠宰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得双方的信赖。
东树坑村16户养猪户在上海养猪致富的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文昌镇抓住这一典型,积极鼓励和引导全镇老百姓发展养猪业。“猪司令”及在上海的养猪户也及时地把养猪技术、市场信息等带回家乡,从而带动了家乡的养猪业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去年这个村共出售商品猪10600头,人均28头,净收入达87万元,人均增收2300元。(县报道组 王苏 叶良喜)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