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琦岩刘臣君
【报道提示】
一身蓝白相间的学生运动服,厚厚的玻璃近视镜,再加上一块写着一家人或病或亡的“悲惨遭遇”的大牌子……几样简单的道具就能把一个无所事事的青年人打扮成让路人看了 之后顿生怜悯的“学生乞丐”。连日来,本报接连接到热心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反映省内各地频繁出现“学生乞丐”的踪迹,这些“学生”以家中亲人遭遇不幸、自己即将面临失学为由,跪在路边向行人乞讨,而且每日“收入”颇丰。
这些“学生乞丐”究竟从何而来?他们的身世是否真的像牌子上所写的那样凄惨?本报记者经过数日的乔装暗访,终于探得其中虚实,这些假学生竟然都是成群结队来到辽宁,经过仔细分工后,每日选好地点,然后进行“地毯式”乞讨。
在掌握这些内幕情况之后,为了能更进一步揭穿“学生乞丐”的虚假面纱,本报记者与本溪市警方密切配合,查获了一个河南“学生乞丐”向家汇款的地址。记者按图索骥,南下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走访了被“学生乞丐”称为“惨不忍睹”的老家。采访结果令人吃惊,一个本不富裕的小村子,自从有了这些出门在外沿街乞讨的“学生乞丐”后,几年间村人们都先后盖起了大瓦房,购置了各种家用电器,在当地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记者暗访】葫芦岛初见“学生乞丐”
为了弄清这些“学生乞丐”的来龙去脉,本报记者在省内几个城市查找他们的踪迹,并最终在葫芦岛和他们“接上了头”。5月2日中午,记者在葫芦岛市轻工市场附近采访时,发现市场门前的一条马路边上围了很多人。当记者挤进去后发现,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胸前挂着牌子,低着头跪在路边。牌子上的内容主要是说,他的父母因病身亡,现在只剩下他和一个10岁的妹妹在艰难度日。兄妹俩没有了经济来源,但为了求学,他只好从四川长途跋涉,来到葫芦岛乞讨。希望好心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圆了求学之梦。
行人看到之后,纷纷掏钱捐助。不到20分钟的时间,路人们你一元我五元的就捐助了上百元钱。
记者获得“学生乞丐”信任
为了能够取得这个“学生乞丐”的信任,记者立刻换上已经准备多时的一身旧校服,并不时地在轻工市场门前转悠,很快这个乞丐便开始注意起这个与他着装相仿的“竞争者”。
下午5时,在忙活了一下午之后,这个“学生乞丐”准备“收工下班”,当他整理钱物时,记者立刻迎了上去,并自称是来自河北农村,家里很穷,准备来葫芦岛打工,可是已经好几天了也没找到工作,现在手中的钱不多了,刚才看到他在这儿挺挣钱,想“学一学”。记者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一张10元钱的人民币放到他的包里。原本一脸严肃的“学生乞丐”,看到有钱,立刻笑起来,低声告诉记者,跟着他一起走。
“学生乞丐”酒后吐真言
辗转几个小巷之后,记者跟他来到葫芦岛市火车站候车室,他洗完手和脸,又换了一套衣服,笑着对记者说:“想跟我学得先请我吃饭。”在一家餐馆,几杯酒后,“学生乞丐”显得更加神采飞扬,他告诉记者:他姓张,老家在四川省岳池县,由于平时爱玩游戏机,花了家中不少钱,父母都是农民,经不住他这样大手大脚花钱,就把他打了一顿,他一气之下,就跟着村里的几个朋友来到葫芦岛。
为了谋生,他干过力工,给人打过杂,后来他们老家过来一个“能人”,就是在他的指引下,几个人才开始了扮成学生要饭。先是找人花钱办个假学生证,然后再求人在大牌子上随便编一些可怜的故事。这样上街要饭,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他说东北人真善良,出手也大方,有人还给他送来衣服。从3月20日到现在他已经收入2000多元。
“学生乞丐”大讲“乞讨经”
看到记者将信将疑的样子,小张又大讲起“乞讨”经来,他说现在他们一共有6个人,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分工,每天早上都有专人到火车站来收取当天的火车票,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警方检查。此前他们曾经有一次被警察留住,问到最后给送到收容遣送站去了,差点送回老家。现在,有了当天火车票,就说是刚来的,没有人能怀疑。
此外,还有专门的人寻找乞讨的地点,那些大商场、大马路都是他们乞讨的好场所,当然检查的人越少经过的地方越好。现在,他们已经对葫芦岛市进行了“地毯式”的乞讨,几乎没有地方他们没去过了,他们听说大连不错,准备一路到大连去。尽管记者几次提出要加入他们的“组织”,但是小张考虑了很久,终于因为记者不是老乡而拒绝了。
【新闻事件】本溪警方发现一女“学生乞丐”
就在本报记者乔装暗访的同时,本溪市警方在严打整治行动中,查获了一个“学生乞丐”。据本溪市公安局北地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介绍,4月初的一天中午,公安干警在值勤时发现在北地邮政大厦到球高桥之间的人行道上,有五六名学生模样的人跪在地上行乞。干警在仔细观察时发现其中一名女“学生乞丐”有些异常。
这名身着蓝白相间学生服的女子,留着一头披肩发,戴着一副白边近视眼镜,跪在市邮政大厦门前的人行道上,面前摆着一个大塑料瓶,里面有半瓶好心路人施舍的钱币。其面前的地上,是用白色粉笔写的求助信,大致内容是其父亲去年因患胃癌不治而亡,家里因给其父治病而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使她和相依为命的母亲生活陷入绝境,她也因此被迫辍学。村里非常困难,很多人都在外乞讨,不能帮助他们。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并供养她的母亲,她不得不背井离乡,沦落街头进行乞讨。这极具感染力的措辞着实打动了不少行人,一些人纷纷慷慨解囊,一元、两元、甚至10元、20元地捐款给这位女子。
女“学生乞丐”身份“变幻莫测”
干警们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在与女“学生乞丐”交谈中了解到,这名女子称自己15岁,家住河南省郸城县石槽乡某村,在石槽乡第二中学读初二,班主任和校长都叫谢之京。干警问她是什么时候到本溪的,这名女子回答说是当天早晨,但她给干警出示的火车票却是前一天的。
谈话中,一名中年女性忽然低声地说,大约两周前,她在华联门前见过这女孩行乞,也是这身打扮,不过胸前的牌子上写着自己家原来是开面粉厂的,去年面粉厂突然失火,其父被烧死,母亲因突遭打击而患上了精神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她不得不四处乞讨。看她可怜,中年女性当时还给了她5元钱。中年女性的讲述,加上行乞女子破绽百出的回答,使干警们对其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便将其带回去进行查问。女“学生乞丐”身上惊现汇款单
在查问过程中,干警发现这名女学生竟然还文着眼线、扎着耳孔,较长的指甲也修饰得很精美。警方在这名女子身上找到有一张4月2日17时汇往河南省郸城县石槽乡某村一组、署名谢之京收的300元的汇款单,以及1元、2元、5元、10元、20元面值不等的人民币200多元,近70元硬币,一张300元国际国内直拨电话卡,还有两张火车票。更令人吃惊的是,她戴的眼镜根本就不是近视镜。在事实面前,行乞女子不得不承认自己已18岁,在行骗。
为了进一步核实该女子所说的内容,记者与河南省郸城县石槽乡乡政府取得了联系。一位工作人员称,石槽乡有3所中学,但没有叫谢之京的校长或班主任的,更具体的情况他们并不清楚,但是该乡出外打工的人员非常多,在外面从事什么工作他们不完全了解。
【新闻链接】本溪再现“安徽帮”“学生乞丐”
4月28日、29日连续两晚,本溪市北地派出所对管内的小旅店进行清查时,发现一伙安徽人,他们的诈骗手法和河南人如出一辙,利用“父母双亡,自己失学”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和钱财。经过核查,这伙人从去年10月到被抓获时,大约诈骗了3万元。
发现情况的民警邓宇事后说,当时看着这一伙人就感觉不对劲,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这伙人确实是来骗钱的。
据北地派出所负责刑侦的尚宝生副所长介绍,这伙安徽人内部分为三个小组,分别由两女一男负责。每人管理3—4个八九岁孩子,这几个孩子都在外乞讨,每天一个孩子能乞讨到100元左右,加起来就能有八九百元。经过审理,带头的“乞头”承认,这些小孩子都是远近的亲戚托付给他的,每年他除了要给这些孩子供吃供住,还要给这些孩子的父母1500—2000元不等。
在搜查的物品里,记者注意到了里边有一堆皮筋套和一些透明胶布,原来,这都是这些职业乞丐的专用道具。皮筋套是用来绑那些好心人们给的纸币的,而由于这些乞丐都没什么文化,在求人写过告示后,他们便不停地用透明胶布捆住告示,免得坏掉了麻烦。
在包里,还有一些存折和汇款回执单,从汇款回执单上可以看出,这伙人刚刚从丹东、黑龙江等地行骗后窜至本溪。而从存折上可以看出,自从去年10月份开户,他们已经存进了3万元。
处理“学生乞丐”非常棘手
然而,即使知道了这些情况,民警还是没有处罚这些人的相关依据。要想定罪,必须有完整的法律链条来论证,可即使这些人承认了曾经诈骗,并且数额达到了3万元,可由于没有被害人的举证,还是不能定罪。
处理本案的尚宝生副所长告诉记者,这样的诈骗案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一是这些人流动性非常大,经常是跨市作案,这样就为寻找被害人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二是这些安徽人诈骗每次金额都在一两元左右,按照3万元计算,被害人要分散到近一万人左右,寻找被害人非常困难。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