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哈市地质环境专家日前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分布在全市各处的垃圾填埋场的地下土质,基本不是具有防渗性能的岩石层,并且大多没做防渗工程,垃圾长期向地下渗透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可能已造成污染。
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市共有6大垃圾填埋场,分布在哈同公路二出口、王岗、程家岗、柳树林等地,其中只有哈同公路二出口处的垃圾填埋场在一期工程中做过防渗工程,其 他大部分垃圾场处于自然填埋状态。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的地质专家告诉记者,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要求看,垃圾填埋场应选在地下土质是岩石层的地点,这在国外已是行业内的操作规定,但据他们掌握的资料看,我市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并没有依据这一原则,一些垃圾场地下甚至是渗漏性很强的松散沙粒层。如果一个垃圾场没有很好的防渗土层或防渗工程,大约3个月到半年,霉腐变质的垃圾污染物就会完全渗入地下,对地表水以及与之相通的地下水造成污染。他认为,从我市这些“无底”垃圾场的使用时间和状况来看,恐怕污染已经造成。他呼吁,今后我市在选择新的垃圾填埋场时,一定要科学地做地质勘测,选定岩石层地点,既环保,又节约成本。据他讲,“地质环境部门曾于1999年通过勘测,推荐给环卫部门两处适合垃圾填埋的地点——平房区柳条沟和动力区朝阳乡,但不知什么原因没被采用。”
环卫部门对垃圾场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苦衷。据市环卫处马莉处长介绍,我市现在使用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选定的,那时掌握的选址原则只是偏僻、低洼的无用地即可。“没用地质环境部门推荐的新址,主要是涉及征用部分耕地,并缺乏建设资金。”她认为,垃圾场是否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要在调查基础上客观地说。(王乙 本报记者 张磊)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