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5月28日电(记者贾文军)记者从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自1999年南海海域实
行伏季休渔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6月1日,南海海域将进入第四年伏季休渔期。前三年休渔的实践表明,南海区渔业资源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有些多
年未见的大渔汛再度出现,优质鱼、符合可捕标准的成年鱼所占比例比未休渔鱼的1998年有较大提高,渔船平均航产网产
都有较大幅度增加,渔民也得 到了实惠。
据介绍,经过连续三年的休渔,南海海域渔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一是一些渔类资源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已经
消失多年的台湾浅滩渔场的鱿鱼汛汛期恢复,停止了近六年的南澎湖列岛钓鱿作业在实施休渔后又重新恢复了生产。二是资源
多样性有所改善。休渔期间,平静的近海吸引了一些外海性鱼类,如军曹鱼、马鲛、胡椒鲷等进入近海水域觅食和休养生息,
提高了近海水域鱼类种群的多样性。三是鱼类群体和个体变大。
据三年来渔政部门专业调查结果显示,每年休渔后的渔获率一般可比休渔前提高1—2倍,渔获质量也有较大改善。
而三年休渔最明显、最直观的效果是每年休渔后都有某些品种出现渔汛旺发的现象。如1999年休渔后,多年未见的马鲛鱼
汛在全海区旺发;2000年在粤东渔场出现了十多年未见的绒纹单角(鱼旁加屯)群体。
有关渔业专家同时也指出,目前休渔效果仅仅体现在体渔后的两个月内,在强大的捕捞压力下,休渔效果难以逐年累
积。因此,要使南海区渔业资源得到真正恢复,调整捕捞结构才能实现。(完)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