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龙灿 实习生 盛利)昨天凌晨,一名小偷闯入石马巷7号住宅大院内行窃,被小区居民发现,小偷逃窜时竟将阻止他的太婆打伤。
昨天凌晨6点30分左右,家住该小区的向婆婆在阳台晨练,忽然发现院内窜出一黑影,专门盯着走廊内停放的自行车。凌晨7时许,“黑影”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撬开了一辆自行车。“有贼!”向婆婆大喊起来。附近阳台上的居民也齐声呼喊:“快抓住他,快关上大门 。”
正在门卫室休息的70岁袁婆婆一听有贼,立即去关小区大门,小偷狗急跳墙,几步抢到铁门边将正在关铁门的袁婆婆一掌打开,随即逃之夭夭。袁婆婆哪经得起如此重击,当即倒地不省人事,连值班室的玻璃也被撞得粉碎。邻居马上打电话报警,并通知了120急救中心,袁婆婆被迅速送到成都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据医生介绍,由于年事已高,袁婆婆的伤势很容易引发中风、脑出血等病症,医院已经对她进行24小时监控。
袁婆婆抓小偷受伤后带来一系列问题。据邻居们介绍,袁婆婆一家为小区守大门月收入只有400多元,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受伤后的医疗费用是一笔沉重负担。
部分居民们认为,袁婆婆是为抓贼而负伤,小区居民都是受益人,应该为此分担部分经济责任,他们提议居民们自发为袁婆婆捐款。但此提议也遭到另一些居民的反对,他们认为,袁婆婆的儿子是小区看门人,小区居民向值班人员缴纳了治安费用,袁婆婆的儿子应该尽到门卫职责。其他小区居民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许多老式小区的治安防范的确有很大隐患。
后记
据了解,老、弱、病、残当看门人似乎是老式住宅区多年惯例。门卫仅仅起了看门、开门、关门、收发报刊信件等作用,而保卫职能几乎无从说起。居民们说,有的小区的看门人还带有“福利”色彩,很多是为了照顾生活困难的居民。如果请专职青壮年当保安,一是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一个照顾性的工作岗位因此流失。但沿用“老办法”,一旦有突发事件,看门人往往束手无策,并很容易成为第一个受害者。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袁婆婆式的悲剧发生,还得从规范小区物管着手。
争论还没有结束,袁婆婆还在医院等待援助。她的困难该谁来解决?看门人岗位“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小区安全的矛盾如何解决?欢迎拨打本报86780000参与讨论。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