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李薇薇) 入夏以来的持续高温,使许多人在外出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暑现象。有关专家提醒市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出门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今天上午,从老古城开往通县北的728次公共汽车,在途经军事博物馆时,一年轻女子突然晕倒在地,人事不知。在乘客的协助下,司乘人员马上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并把她安置到座位上。几分钟后,北京市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就赶到了现场。
北京市急救中心的医生贾大成迅速给病人做了全面检查。他说,病人的心电图正常,但血压几乎没有,小便失禁,初步诊断为中暑。
通过抢救,这位27岁的王女士神志逐步清醒,血压也恢复了正常。728次的司乘人员介绍,事情发生时,正值上班高峰期,车厢里人多拥挤,又闷又热。
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科主任罗怡告诉记者,这几天来,北京市急救中心收治的病人比平常增加了许多。以往一般是平均每天260多人次,现在一天多达350到400人次左右。7月14日,北京气温超过了40摄氏度,仅急救车抢救的重度中暑者就多达10人次。另外还有100多位病人,也是由高温引发了心脑血管等其它疾病。
据了解,从7月11日至今,全国多个地方都出现了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北京、石家庄等地在7月14日还出现了50年来最酷热的天气。有关气象专家预测,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种天气状况下,出门如不注意,极易出现血压低,头晕、恶心、胸闷等中暑症状,严重时者还会导致昏厥、高热和大小便失禁等。
为此,专家提醒,天气炎热,出门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防暑降温。感觉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休息,尽量避免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罗怡说,长期紫外线照射是引起中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出门时最好戴着遮阳伞和帽子,要多饮水,随身准备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和风油精等避暑药。老年人更要呆在通风较好的环境里,减少室外活动时间,有心脑血管病史的,出门一定带好有关药物。(完)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