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鸿 鄂建锋 实习生李虹
买几份人才类报纸,查看一下招聘广告,这恐怕是众多求职者最直接的求职途径。不过,如果盲目相信广告,恐怕就有上当的可能。
省会刘先生短短的几天的求职经历,便充分感觉到什么是累了。他按图索骥跑了几天 ,结果都是因为广告的内容水分太大,白忙活了。
记者在对招聘类广告调查发现,招聘广告确实琳琅满目、花样繁多,但细一了解,里面的问题还真不少。
其一,拔高待遇,诱人入套。这类招聘广告大多是招募各种业务员、促销员,广告上的薪水往往定得很高,然而一旦为之所动,真的去应聘了,才会发现事实与想象相距甚远。招聘单位常常找出应聘者的种种不足之处,然后以各种理由来压低薪水,而且会鼓励似的告诉你:“慢慢来,待遇会一步步好起来的。”然而“以后”有多久,却无人知晓。
其二,谎报职务,吸引就业。有的公司声称招聘经理助理、高级主管等,实质上却不过是普通的工作人员而已,甚至还兼管打扫卫生。对此招聘者却煞有介事地说,工作要从最基本的入手。
其三,含糊其词,另有图谋。这类广告一般都不会注明所需人员要从事何种工作,也不对应聘者提任何的附加条件。让人仅从广告上看,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胜任。但事实上真的去应聘了,才会发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某一画室招聘普通工人,无任何条件,专、兼职均可。应试时方被告知:想要从事这份工作必须先交学费学会某项技术才行。其所谓招聘广告实际和招生广告无异。
其四,声称用工单位,实为变相中介。一些招聘广告上丝毫不提中介的名字,声称自己为某用工单位,只是罗列出一些岗位,但却通过报名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收取佣金。
以上罗列出四种求职广告中的“猫腻”,仅供广大的求职者参考。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伎俩”未被揭穿,还请广大的应聘者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