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频道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3日电(记者赵锋)今年南京、成都、郑州几个城市相继发生了“倒奶”事件,使不少乳品企业
和奶农产生了疑惑。难道我国奶业生产出现过剩了吗?前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司长李易方研究后认为,这只是一种季节性、区域
性过剩现象,并不能代表我国奶业的发展趋势。
今年春节期间,成都市一些中小乳品厂从各自利益出发,拒收或限收牛奶,致使全市绝大部分牛奶涌入四川省最大的
乳品企业华西乳业公司。为了保护奶农的利益,华西公司敞开收购牛奶。3月4日,华西乳业公司库存鲜奶已经高达110吨
,而当天还有80吨牛奶急需收购加工,公司迫不得已,只好把以前收购的2吨牛奶倒入下水道。
今年年初,被奶站拒之门外的南京奶农将牛奶倒进了鱼塘。
郑州市金水区徐庄村一些奶农由于没有冷藏设备,将卖不掉的变质牛奶用来喂猪、喂牛、喂鱼,也有的干脆倒掉,春
节期间这个村有的奶农每天用三四百斤鲜奶喂猪。
李易方说,白花花的牛奶被倒掉,谁都会心疼,但只要是一时一地发生的现象,还可以理解。有些人认为个别地方的
“倒奶”事件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将牛奶倒入大海是同样的现象,其实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几个城市出现的“倒奶
”事件,是因为奶农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协调好,加之当时又处在市场销售的淡季,企业对市场的开拓不够,销售
困难,因而对牛奶的需求下降,致使收购环节出现一些问题。据了解,当前奶业加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产品
结构单一,对销售旺季和淡季的市场调节能力不强。所以在产品销售困难时,企业采用消积的手段自我保护,一是降低乳品生
产量,二是压级压价收购牛奶。
一些畜牧专家指出,“倒奶”事件说明饲养奶牛不可盲目,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发展奶业,它受到饲料、气候、
品种等因素的制约。在产奶旺季,一些企业可以考虑将供过于求的牛奶转化成奶粉或黄油,以此解决奶农的“卖难”问题。同
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考虑该城市的牛奶消费量和加工量,做好宏观引导,要高度重视奶业发展速度与市场需求的衔接
。
经济界人士认为,“倒奶”现象是市场无情地调节供求关系的一种表现。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出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因而奶源快速增长,而当地企业的加工能力滞后,造成牛奶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过剩。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王俊勋处长认为,几起倒奶事件只是个局部问题,而全国奶业仍是一个亟待发展的产业,决不能因
为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对奶业的发展前景产生动摇。“倒奶”事件不能说明我国牛奶生产出现过剩,仅仅表明当前奶业产业化
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据统计,今年我国人均饮奶量可望达到8公斤,这与世界上人均占有100公斤牛奶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同时也
说明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很大。专家介绍,从全国来看,乳品加工企业存在着“吃不饱”的现象,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奶源紧张
的问题。
事实上,奶产量多了,还是少了,最终由市场决定。对于有些人提出的我国居民没有饮奶习惯一说,李易方认为,随
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这种认识已经大为改观,近几年奶的消费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的
趋势。据统计,2000年我国奶产量为919万吨,2001年奶产量超过1000万吨,增幅超过10%,但奶类消费增
长速度更快,大致在20%至30%。
中国奶业协会的专家分析说,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
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
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
占有量达到10公斤,2010年人均饮奶量则要提高到16公斤。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
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