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和他的科研小组提出设想的广西崇左弄官白头叶猴生态公园日前建成,并于8月11日正式开园。在山峰秀丽、环境幽雅的公园里,生活着世界 上最大的一个白头叶猴地理种群,共有25群计250只左右。该公园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的美丽家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白头叶猴的栖息地是位于广西南部的亚热带植被繁茂的岩溶地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山连绵。从石缝中长出的灌木和绿草为白头叶猴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白头叶猴性情机警,活泼好动,极善于跳跃。那纤瘦的身躯、细长的四肢、发达的臀部趼子恰与树栖和岩栖的生活相适应,在树林或陡峭的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长长的尾巴起到极好的平衡作用。它喜欢集群生活,早出晚归,生活很有规律,天亮以后就从夜间栖息绝壁的石洞内鱼贯攀沿而出,在离洞约30一40米的地方稍事休息后,便开始在悬崖绝壁或树冠间穿梭跳跃,嬉戏玩耍,宛如在高空中表演的杂技艺术家。
此后,它们会分别跳到树冠上或灌丛中,采食可口的树叶、嫩芽、野花、野果等,由于特别喜欢吃嫩树叶,所以被叫做“叶猴”。它们常常一边吃,一边玩,两只手忙个不停,有时还互相亲热一阵,帮助捉身上的寄生虫。中午前后,有的回到岩洞中休息,有的坐在树上或背阳的岩石上闭目养神。午休后再次嬉戏采食,并随着太阳西斜逐渐向栖息的岩洞方向移动。黄昏时分回到岩洞附近,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后,便一个接一个地爬进洞内睡觉。
为躲避其他动物侵害,它们挑选刀切斧劈一般的峭壁上的洞穴为家。因此,它们自己要回家也非常不容易,四只爪子要紧紧抓住岩壁上一小点凸起或一道浅浅的石缝,使身体紧贴在直立的石壁上一步一步地向家中爬行,不慎跌落到峭壁下摔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一夫多妻舐犊情深
白头叶猴种群一般不超过三十只,在这个家庭里实行“一夫多妻制”,猴王与妻妾们带着一群幼猴,占领几座山头,自立为王。成体对幼仔都很关爱,不管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幼仔,只要它们有危险,靠得最近的成体都会主动前去排险和救难。
白头叶猴主要在秋季交配,春季产仔。雌性在发情期时不时地会把尾巴竖得直直的,左右摇摆。当猴王与其交配时,其他雌性都会纷纷跑上前来,有的用前爪轻抚这只发情雌性的脸,有的则去抚摸猴王的腮,有的还会直接将猴王从雌性的背上掀下来。这时发情的雌性对这样的举动没有什么反应,而猴王却非常气恼,总是出拳来打前来搔扰的雌性们。不管发情的雌性与猴王躲到什么地方去,其他雌性都会悄悄跟着,一旦公猴与发情雌性有交配行为,它们必然前来捣乱。
白头叶猴初生幼仔的全身为金黄色,在雌猴怀中吃奶或睡觉时仅头部能自由转动;7日龄时头顶及尾巴的下半部分转变为乳黄色,头部能灵活地转动,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开始东张西望,平时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雌猴,不愿意接受其他雌猴的抱抚;20日龄开始长出一些冠毛,也能离开雌猴在地面上爬行或跳跃;2月龄之后背部长出一些较长的黑毛,头顶、颊的周围、腹部、四肢、尾巴的下半截等很多部位开始呈现出白色,并且逐渐与成体的毛色趋于一致。到了6个月龄的时候,已经能够独立生活自由采食,但仍然在雌猴的怀里睡觉。
辅佐猴王巩固地位
以研究白头叶猴著称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石说,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白头叶猴具有独特的利他行为,特别是助家行为,即帮助本家族共同生活的行为。
潘教授说,从对W群的观察和研究中发现,这一群白头叶猴在1996年11月仅有1只公猴和8只母猴,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27只。其“大儿子”已经成年,其体形、生殖器强壮,本可以到别的地方攻击其他猴群,成为新的猴王,但它没有这么做,而是帮助“兄弟”、“父母”和“同父异母的姐妹”一起生活,协助“父王”维护生活区域秩序。
潘教授认为,白头叶猴的这种做法的价值在于,不但可以避免刚成年便攻击其他猴群而容易夭折的危险,而且通过协助“父王”管理和帮助其他“兄弟姐妹”,使本家族的地位更加牢靠。白头叶猴的这种特点,显然使这一猴类的基因形式能够更可靠的得到延续。
本报综合报道
白头叶猴
外形酷似黑叶猴的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种,又名花叶猴、白头乌猿,属猴科。学名为Presbytis leucocephalus,目前仅存700只,分布于广西南部。
白头叶猴其头部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像戴一顶白色风帽,手、足背面亦杂有白色,尾段为白色,有人认为他们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它们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丛林中,经常栖息于稠密森林和多岩的丘陵地带,不仅能在树上悠荡,也会攀登悬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并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一般栖息于峭壁的岩洞和石缝内。晨昏觅食,以树叶、花芽、野果等为食,也吃少量昆虫。繁殖期不固定,孕期6—7个月,每胎1仔,4—5岁性成熟,寿命约12年。北京动物园1953年开始饲养展出,1972年繁殖成功。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京华时报》(2002年8月13日第A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