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学生在餐馆留言墙上“涂鸦” 何卉慧 刘燕红/摄
广州流行前线一家在校大中小学生经常光顾的日式“签名餐馆”内,本来应该给食客签名留念表达美好愿望的墙壁,涂满了各式各样的“青春话语”,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青春话语”五花八门
墙上的留言除了一部分是祝福和对在此就餐的感受外,大部分都是一些“青春话语” ,比如粗话、诅咒别人的话、我爱谁、我恨谁、渴望自由、快乐等等。这些“青春话语”是中小学生从来没有在父母和师长面前说过的。
在两堵约20多平方米的墙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的留言:第一类是学业上的许愿。比如finalpass、“如果我三年后没有考上大学,我就不来此地吃地狱拉面。”“我希望我们大家都可以考上广附。”诸如此类的祝福朋友或者是鼓励自己的话约占墙面的三分之一。
第二类是一些渴望自由和快乐的话语。比如“希望皮皮一生自由。”“我希望我永远快乐。”“我希望我可以和**永远在一起。”诸如此类的话有60多句。
第三类是爱憎流露式话语。比如“我爱你××”有140句,“我恨你××”有70多句。
第四类是骂人的粗话。比如“××是猪”等,大约有30多句。
第五类是交友类留言,约有四分之一。句式多为先说自己喜欢哪个偶像再说自己的手机号,或者是“我的QQ号是××”希望可以联系我”、“你寂寞吗?联系我吧”。
第六类是警句式的话语,大概有十几句。比如“人生不开心的很多,要趁早享受”等。
第七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或者是说自己很烦、不开心之类的话语,大约有四五十句。
涂鸦出乎店主意料
“签名餐馆”的经理谭先生表示,留言墙上的涂鸦并不是他们当初开设留言墙的本意。他们当初只是想给一些就餐的情侣们提供一个可以留下甜蜜回忆的地方,因为客人一般在墙上留下话语后,下回再光顾的话还会找回原来的位置,看看自己曾经留下的笔迹。
据了解,最先在店里留言的是一批在2000年的情人节光顾该店的年轻情侣们。一个情人节下来,一堵墙就给签满了字。后来,店内连天花板上也开始出现字迹,签名的人也就不仅仅是情侣了,现在主要是一些在校的中小学生。
谭先生明确表示,他们不赞成在墙上写粗话、俗语,但是对此也没办法。因为顾客是“上帝”,而且不管墙上出现什么话语,都是顾客真情实感的流露,而这正是他们所强调的。店子开业两年来,他们很少将墙上的留言擦去,生意也因此非常红火。
心中秘密发泄墙上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到墙壁上涂鸦呢?广州市27中的小华说,我们在墙上写的都是我们想说又不敢随便说的话。像“我爱你”,大人听见了会怎么想呢?其实,我们有好多心里话要说,男孩、女孩在一起,自然就有情感交流,可现在大人们偏要把这种最单纯的感情用有色眼光来看待。既然大人们不许我们说,我就写在墙上。除了“她”知道外,就没有谁知道是我写的。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和父母、老师渐渐变得无话可说。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想听他们的话,所以他们也不愿意把心里话讲给家长和老师听。有位同学甚至对记者说:“姐姐,我们只是还在向他们要钱缴学费,他们也只需要问我这次考了多少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我在想什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孩在地铁出口和记者聊天时说:“很多字眼我从来不说,但又很想说。比如,我爱你———前几天在我旁边吃面的男孩。我恨你———高我一届总是欺负我的大个子。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在墙上写出这些东西后,心里舒服多了。”
她还说,她很想交上几个知心朋友,一起去玩她们爱玩的游戏,一起聊她们学校的故事。可惜没有。所以最开心的还是来餐厅里涂鸦一番。
学生情感渴望理解
面对学生们的“涂鸦”,广州大学儿研所的周鲒老师认为,青少年青春期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还有情感世界的极大空白,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是,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体制教育都是崇尚物质化的竞争,青少年情感往往被外界所忽视,丰富多彩的精神层面被压迫得只剩下了知识、技术和最后的偶像崇拜。真实的情感交流往往处于空白阶段。
周老师指出,心里的情感堆积与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释放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利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调节情绪,涂鸦无疑是个很好的自我调节过程。不过,在公共场所涂鸦,千万不要对他人进行谩骂、侮辱、诽谤等人身攻击。
周老师建议,成年人要养成听孩子说话的习惯。每天不论多忙,家长都应该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沟通。他还建议一些家庭在家里做一个“家庭涂鸦板”,这样既可以使家庭成员间得以交流,也可以让青少年多一个可以发泄情感的场地。
广州市十中的何老师表示,涂鸦现象其实在一些学校实验室的桌面上也存在。他指出,学生选择这种发泄方式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减压方法。毕竟在一个公共场所,发泄应该有所节制。他建议学校可以多搞一些活动,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放松。实习生刘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