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一位宁波老板在上海市打出招聘广告,欲为自己高考落榜的儿子聘请一位“教育总监”,月薪“5000元起”。广告见报后,到19日上午已有25位“应聘者”,其中大部分为中学老师。但此举遭到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认为有违教育规律。
据工人日报报道,从字面上看,这则招聘启事颇为有趣:“本人受委托需招聘一位专职老师指导一名男学生,该学生智商不低,品行尚佳。由于读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悟性 不够,所以虽已读完高中,但实际只有初中程度,故希望招聘一名教育有方、能引导他学习的专职老师,在一年内帮助他补上高中课程并能在下一年度高考上榜,每月待遇5000元起……”
记者迅速联系到了刊登这则广告的周先生,据透露,广告中的“主角儿”——那个“悟性不够”的男生,是一位宁波老板的儿子。虽说周先生提出了该“教育总监”在改善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目标:必备高中基础、文科拔尖等,但是更多地还是强调了对学生“人生轨迹”、“人生观、世界观”的扭转。至于授课方式,“只要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时间和条件都不受限制”。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海认为:私人“教育总监”的基本职责是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由教育学专家“诊断”出学生的问题,然后为学生设计一整套学业教育方案,还是会有效果。但从该生招聘意图看更接近行为习惯的调整,而这似乎更应是“行为专家”的事。至于对学生“人生轨迹”、“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扭转的任务,恐怕是任何“教育总监”都难以胜任的。孩子的人格成长绝非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心智、情感、意志、性情等全面的教化过程,此过程所倚赖的是社会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能提供同龄游戏伙伴、学习伙伴的互动环境。因此于海对“教育总监”在此方面的作为没有信心。
“为孩子设计监督,没有坏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杜成宪接受采访时指出:走向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允许多元需求,但是他认为私人“教育总监”这一现象没有普遍意义。况且,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总监”的努力让孩子在一年内补上高中课程并能在下一年度高考上榜,这样的要求有点违背教育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