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佘峥
除了资金和人才哗啦啦流走的声音外,昨日澳大利亚教育展川流不息的人流背后,还隐藏了一些值得国内用人单位关于用人观反思的东西。
高考落榜生来了不少
昨日上午,在海景酒店,十几所并不十分著名的澳大利亚学校还没来得及将展位准备妥当,迫不及待的人群已几乎将入口堵塞。市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负责人李向群一边小心翼翼地往里挤,一边说:“我听见了资金和人才往外流的声音。”他的话基于人们对目前留学热的一种分析:留学的人要么是那些有能力获得国外奖学金的优秀人才,要么是那些出得起昂贵学费的富裕人家。
从现场看,资金流走的声音可能更响些。大多数受访者都支支吾吾地说,今年高中刚毕业,“考得不理想”,或“只考上专科”。一位虎头虎脑的男孩说,考不上大学,想出去“换换环境”。
在澳大利亚一所中学的展位上,招生人员问家长:“您的孩子是在重点中学读书吗?读得怎么样?”母亲苦笑地说:“如果读得好还需要出国吗?”
从昨日参展的澳大利亚学校提供的材料看,在澳大利亚就学,每年的费用大约需要1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
想到国外“镀金”的不少
一家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的陈姓工作人员说,高考过后的这段时间是公司生意的旺季。大多数咨询者都是高考落榜生及其父母。陈小姐说,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并不希望孩子漂泊在外,大多数人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让孩子到国外读书,拿个洋文凭,再回来找工作。“洋文凭比较吃香嘛。”她说。
50岁的蒋女士的儿子今年考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家境并不宽裕的她却下定决心要把儿子送到国外读书。“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吗?”她说,“但是,你瞧瞧,现在留学归国人员可以享受多少优惠呀!”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看着不断涌进的人群,在现场转悠半天的厦门教育学院副院长胡全军说,这些人群的背后,暴露了国内一些单位用人观的弊病。他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内盛行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念,促使留学热不断升温。
此前有报道说,英国伦敦大学的一位教育专家到中国考察后表示,如今在英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的总体素质还不如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但是,现在的情形是,四年后,拿着洋文凭的如果回国,比“土文凭”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和工作。当然,这里应该排除那些真正有一技之长的留学归国人员。
一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员昨日受访时告诫说,家长们不能因为只要是洋学校,就蜂拥而上。他们说,一些国家向来是将教育当成赚取外汇的重要领域。现在国外有的学校,90%是中国学生,除了上课外,平时大家说的还是中文,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语言环境,英语程度也没有想象的提高得那么快。
昨日澳大利亚教育展的主办者也承认,在澳大利亚,好的大学,对申请的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