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林遗像 高敏老师和黄秋林的遗像
黄秋林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幸福路职业中学高三年级学生。2001年11月29日,这个年仅18岁的花季少女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夺去了生命。在黄秋林生命最后的333天里,一位叫高敏的女教师倾注满腔心血,给予这位素不相识的贫困女生胜过母爱的关怀和温暖。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她不仅拿出家中的1万多元积蓄,发动社会捐款6万多元,还将黄秋林接到家中6个多月,竭尽全力精心照料……日前,中央电视台讲述了这段真切感人的师生情缘和催人泪下的爱心故事。
优秀教师情牵绝症女生
今年43岁的高敏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幸福路中学(后改为职业中学)的一级教师,市人大代表。她的丈夫陈应聪是一家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女儿昆昆在重点中学上高中。
2001年1月8日下午,高敏正在办公室里备课,高考班电子专业班主任蔡红老师从外面走进来呜呜地抽泣起来。原来,蔡老师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黄秋林同学因头晕、鼻子出血送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黄秋林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亭亭玉立,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是学校的护旗手。学习成绩很好,以她的成绩,高考绝对有把握考上重点大学。
第二天傍晚,忙碌一天的高敏骑着自行车赶到十几里外的医院。当时,黄秋林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看到父母神色凄苦,许多老师和同学来看望她,都捐了款,她有些恐惧地问:“高老师,这两天很多人来看我,是不是我的病很重?”
高敏心里难受,但镇静地说:“因为你是学校的护旗手,又是高考班的尖子,所以大家都特别关心你。”
黄秋林感激地说:“真不好意思,我欠大家太多了。”
到了服药时,高敏条件反射似地皱紧眉头。因为一天三次药,一次二三十颗,药量太大,她一听说吃药就反胃,高敏看了心疼,但为了让黄秋林治病,她立即表现出少有的严肃:“不吃药,再好的医生也治不好你的病,再多的爱心也帮不了你。好好吃药,我会天天来看你。”
黄秋林眼里露出一份欣喜:“真的?”
“真的!”高敏不假思索地一口应承下来。其实,说出这句话之前,高敏并没有想过要一天来看她一次,毕竟自己在高考班任教,社会活动又比较多,家里的担子更是不轻。然而,面对黄秋林企盼的眼神,她觉得别无选择。
因为这份承诺,高敏从此真的一天去一趟医院,风雨无阻。
第一次带礼物给黄秋林时,高敏有些犹豫,带什么东西比较好呢?黄秋林的同学告诉她:带什么对她来说都是最好的。秋林来自市郊偏僻的农村,家里特别贫困,从来没见她吃过零食。平时有点零花钱,她总是攒着买书。在学校吃食堂,她多是拿家里带来的咸菜下饭,食堂师傅看她这般节俭,让她买条鱼吃。她笑着说:“我闻到鱼的香味就等于吃鱼了。”
那天高敏特意买了一只鲜奶蛋糕。黄秋林兴奋地坐起来,一边吃一边特满足地对高老师说:“我从来都是看着人家吃蛋糕,这种鲜奶蛋糕还是头一回见到。”
2001年1月24日,大年初一。按当地的风俗,谁都忌讳这个时候到医院探望病人。当高敏带着女儿走进病房时,黄秋林的父母惊呆了,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黄秋林依偎在高敏的怀里撒娇地说:“高老师,看来我们真的有心灵感应,你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超越血缘的母爱
一天天走近黄秋林,高敏感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可爱的孩子。黄母告诉高敏:自己有3个孩子,秋林是长女,出生在1983年立秋那天。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学习上从不要人操心。这次生病,她一直不让告诉弟弟妹妹,说他们正在考试,不能影响他们的心情;她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次给她的生活费本来就很少,她除了偷偷匀一些给弟弟妹妹,还省吃俭用存下200元钱,这次看病急需用钱,本想让她把这钱取出来,但秋林说,这钱千万不能动,今年高考的动手考试,她还要买万用电表哩……
每逢周末,高敏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伴秋林。秋林输液时行动不便,她就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饭,扶她解手,倒洗便盆;看到秋林穿的衬衣是化纤的,不吸汗,还短了一截,她第二天就买来两套全棉质的保暖内衣;她怕秋林长时间躺在床上造成腿部肌肉萎缩,就为秋林按摩,扶着她来回走动;她看秋林在生病期间坚持学习英语,就把刚给女儿买的复读机拿来,送给她用……
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医院决定对黄秋林进行化疗。秋林的母亲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女儿。她知道女儿最信赖高老师,就恳求高老师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望着黄秋林一头秀发和美丽的脸庞,高敏强忍着内心的酸楚告诉秋林:“医生很快要给你用新的药物,很可能引起你皮肤过敏,或者嘴唇干裂、起泡,还可能掉眉毛和头发。”秋林问:“那头发还能不能长出来?”高敏说:“能。”秋林的泪水突然涌了出来:“高老师,我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白血病……同室的病友也是这个病,就跟《血疑》里幸子一样。”高敏强抑着泪水把秋林搂在怀里,一遍遍安慰她:“你的病能治好的,现在的医学进步了,又有这么多人关心你,你的病一定能治好。”
为了留住秋林的美丽倩影,爱好摄影的高敏给她拍了许多照片。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她用家用摄像机记录了黄秋林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快乐、痛苦、感激和留恋。连高敏自己都觉得,和黄秋林相处久了,自己这个“粗放”性格的女人,也变得细腻起来。
一天,黄秋林听说高敏喜欢放风筝,往年的春天,高敏扎的风筝连续几次在全国风筝节和高规格的大赛中获奖,这个久卧病床的少女脸上露出敬慕和向往。高敏看出秋林的心事,回家后,她和丈夫连夜赶制了一只风筝。在秋林病情得到缓解的一个下午,他们陪着她在田野里快活地跑了半天。
长这么大,黄秋林还是头一回放风筝。她对高敏说:“我愿做一只风筝,永远牵在你的手中。”
在医院里住了3个多月,药物治疗并没有控制住黄秋林的病情。这时,每天的治疗费用高达1500元。为了节省开支,高敏和秋林的父母商定,把秋林转到离自家较近的市第二人民医院化疗,平常黄秋林母女俩就可以住在她家。这样既省钱,又便于照顾秋林。
2001年4月16日,高敏和丈夫将陷入困境的黄秋林母女接到自己家中,母女俩这一住就是6个多月。
师生情未了
面对治疗白血病的高额治疗费,黄秋林的父母一筹莫展;高敏和丈夫一直靠工薪养家,两边的父母要供养,女儿上学也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但高敏全力以赴,陆续从家中拿出1万多元帮助黄秋林,即使这样,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为了给黄秋林募捐,高敏到处奔走呼吁。2001年初,她执笔第一封募捐倡议书时,与黄秋林可以说是素不相识。在参加市人大会期间,她利用休会间隙,来到各个代表团驻地募捐。高敏的良苦用心和黄秋林的生命故事感动了当地媒体的记者,根据她提供的资料并跟踪采访黄秋林,媒体连续刊登消息和报道。很快,在全市大街小巷,迅速掀起了一股救助黄秋林的爱心潮流。短短两三个月,黄秋林就收到社会募捐6万余元。
在为黄秋林奔忙的日子里,高敏家里连续发生了几起不幸:公公被诊断患了膀胱癌;弟弟的岳父、岳母煤气中毒,一死一伤;母亲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医院……这时候,有人便在她的背后指指戳戳:说高敏不该在大年初一去看望病人;更不该让一个重病号住在家里……而更让她伤心的是社会上的一些议论:高敏是不是想借黄秋林弄出点知名度来?
对此,她都含泪一笑了之。
治疗白血病,关键在于对病人进行骨髓移植,而进行骨髓移植不仅要有适合的供体,费用则高达二三十万元。
2001年7月24日,高敏和秋林的父母商定,把秋林和她的弟弟、妹妹一起送到苏州检查,看骨髓是否配对。然而,苏州之行并没有给黄秋林带来奇迹。妈妈和弟弟、妹妹的骨髓都不能与她相配,医院里也无法找到相配骨髓,向台湾中华骨髓库调用,至少要等到3个月以后。
当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时候,黄秋林对人生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北京申奥成功后,她对高敏说,我要能活到2008年,到北京看奥运会该有多好。后来,她又伤感地对高敏说,自己的病反正治不好,不如把剩下的钱捐给北京奥申委。听说北京奥申委不接受个人捐款,她很失望,说那我写封信给运动员,千万不要服用违禁药物,以伤害身体为代价进行不公平竞争,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2001年8月18日,是黄秋林的18岁生日。这天她突然跟母亲提出一个“特殊”要求,她想亲亲母亲的乳房。母亲含着泪满足了她的要求。高敏下班回来得知这件事,她的心再一次被深深震撼。
2001年11月29日,在与病魔抗争了300多天后,黄秋林永远地闭上了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临终前,她一直喃喃地呼唤:高老师、陈叔叔……
高敏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的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时,她发出了撕肝裂肺的哭喊:“秋林啊,我的秋林……”几天前,她亲手把黄秋林送到山东临沂,企盼中医治疗能给她带来转机。她要教课,实在没有办法陪她。她答应到周末一定赶过去看她。
她永远忘不了秋林那充满企盼的眼神。她为没有能够跟秋林作最后的道别而痛不欲生。
黄秋林憨厚的父亲安慰她:“高老师,你想到的、做到的,连我们当父母的都做不到啊!秋林知足了……”
许多认识高敏的人发出由衷地感叹:我们敬佩她,但永远做不到,哪怕对自己的亲骨肉。(文健)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