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9月22日讯(记者 原慧谦)“我是来完成妈妈的遗愿的,我一定要找到李凤莲阿姨!”怀揣着一段美好的记忆和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来自香港的黄家伟先生下定决心要找到他们全家的恩人。
9月18日,53岁的黄先生专程来到济南向本报求助,寻找四十年前的恩人——山东郓城籍的李凤莲老人。黄先生说,1951年,曾在国民党政府南京中央银行工作的父亲郭文选抱着“跟共产党走,建设新中国”的信念,志愿离开南京去了青海,郭先生还积极动员妻子带着3个孩子也全部到了青海定居。在那期间,郭先生与山东郓城籍退伍军 人、在单位担任警卫班长的王守勇、李凤莲夫妻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57年,郭文选被打成“右派”,进了当地的劳改农场隔离反省。1958年5月2日,刚刚50岁的郭文选因急性胆坏疽在农场去世。这时郭家的孩子已从刚去青海时的3个变成了4个,最大的11岁,最小的才4岁。而孩子们的母亲赵玲在1958年底突然被怀疑患了子宫癌,直至后来卧床不起。
这时,已被下放到海西州郊区下滩公社的王守勇、李凤莲夫妻急伸援手,支撑起了这个几将破碎的家。
王守勇驱车半个月将已卧床不起的赵玲从海西州送到兰州陆军总医院(现兰州军区总医院)。在那里,赵女士很快被确诊为子宫癌。
得知确诊消息,赵女士几乎心灰意冷了。她在万般无奈中,想起了最亲密的邻居、朋友王守勇夫妇。赵女士在病榻上给王、李夫妇去信:“四个孩子全托付给你们了,你们有能力养几个算几个,实在养不了,就送人吧!”
黄家伟无限深情地回忆那段日子:尚膝下无子的王、李夫妇受此重托,俨然担当起了他们的代理父母。当时的下滩公社离海西州有近10公里的路程。李凤莲阿姨便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赶到郭家,照顾4个孩子的起居;晚上再顶着满天星光赶回下滩公社……
日复一日,一年的时间竟这样披星戴月地过去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黄先生激动地说,“1959年底,我妈妈奇迹般地出院了!回到了海西州。”
然而郭家在青海没有任何亲戚朋友,赵女士决定带着孩子们回自己的老家河南新乡,投奔姥爷、姥姥。
此时,大病初愈的赵女士不仅身体虚弱,而且几乎身无分文。“在这种情况下,又是王叔叔他们将自己存了多年的全部转业安置费——300元钱交到了妈妈手里。”
然而,令两家人都没想到的是,1960年海西一别竟成了他们的诀别!“到了新乡后,妈妈就给王叔叔去信,竟一封回信都没接到过。有七八封信在寄出大半年后,被贴着‘查无此人’的小条退了回来。”黄先生说,他的妈妈虽然后来改嫁(孩子们后来就都随继父姓黄),但一刻也没停止过寻找恩人。直到老人1993年临终前,她将寻找恩人的重任交待给黄先生。
从此,黄先生就开始寻找恩人的历程。在一次到青海寻访时,黄先生得知了一个重要线索,王守勇叔叔在1961年因拉羊粪出事故被砸身亡,同年,依旧膝下无子的李凤莲阿姨便一个人回到了老家——山东郓城。黄先生赶到郓城公安局、民政局查访,但没有得到凤莲阿姨的任何消息。
黄先生说,这一次我一定要找到凤莲阿姨,完成妈妈的遗愿。黄先生说他仅仅记得凤莲阿姨是瓜子脸、大眼睛、1·65米以上的个儿头,身体健壮,现在的年龄应该在75岁左右。他希望知情的读者能拨打晚报热线电话0531—6991111。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