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频道10月8日电 (记者范卉)国庆长假,云南丽江纳西古城又迎来了如潮游人,更让古城增添无限魅力的是那城中回环长流、清澈见底的溪水。从建城五百年来,丽江古城的溪水为何长流不断、清澈依然?这是无数游人兴尽之余的话题。
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在丽江古城大研镇著名的三眼井边,你都会看到一幅井然有序的劳动画面:第一眼井是人们挑饮用水的地方;第二眼井边,主妇们在洗菜;第三眼井则是 用来洗衣服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博士告诉记者,这样的用水方式在丽江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纳西族人们根据水流的方向建造水井,上游的水挑回家烧茶、煮饭,中游的水洗菜,下游的水用于洗涤,既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又不会造成污染。即使是在现代,这种用水的方法仍是非常科学和环保的。这种科学的用水方法是丽江水永葆清澈的一个秘诀。
在三眼井边,记者看到,来挑水的人家实际都通了自来水。家住古城七一街的和大妈告诉记者:“几十年都是这样挑水用的。还是爱喝这井里的水,用它泡的茶,特别甜;用它煮的饭,特别香!”
家住丽江白沙乡龙泉村的杨沛诚老人介绍说,纳西族自古以来就有一整套管理水的规矩。譬如,不准往水里丢杂物,禁止孩子在水边嬉戏,上游不能洗衣刷鞋等等。这些规矩代代流传,虽然没有什么严厉的制裁,但人们都自觉地遵守。在纳西族村庄,都修有专门的引水渠道,房前屋后处处碧水环绕。人们吃喝、清扫、洗涤靠的就是门前流水,因此对水的爱惜如同生命。
在纳西族村庄,有一个特别的“公务员”岗位:水管员。水管员由村民举荐,主要任务是带领村民每年不定期地清理水沟。丽江人世世代代靠这点水生存,水清人才能健康。“水管员”在村里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们的辛勤工作令丽江水长流长清。
如今的丽江每年要接待三四百万人次的游客。游客给丽江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纳西族自古就有“放河灯”的习俗。传说将自制的纸灯放入古城的河中,便会心想事成。如今放河灯已成了受人欢迎的旅游节目。丽江人专门在古城定点放河灯,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发放和清理,既满足了游客的愿望,又保护了环境。
在丽江龙泉村,还兴建了一个高科技的“环保厕所”。据介绍,在这个投资几十万的厕所里,冲厕所是用一种无污染、清洁能力强的泡沫,使用时比普通厕所节水80%左右,成本高,游客们上厕所一次要五角钱,但都觉得很值。从黑龙江来的陈女士说:“真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偏僻的村子里能有那么先进的环保设施,纳西族人爱护环境的确舍得花钱,我们都有责任减轻这里的环保压力。”新科技和新观念给丽江水带来了新的绿色。
杨福泉副院长说,纳西族敬仰自然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纳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丽江之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意画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得益于纳西人朴素的人文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完)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