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背景:8月29日,外地留沪小伙魏立民和上海姑娘壮凌在本市某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我两人情投意合,
但事业刚刚起步,无力承担婚礼费用,相信凭爱情和创意,也能操办一次能留下美好记忆的婚礼。美国已有此先例,但国内尚
属首例,因而极具新闻性,必引起媒体关注,赞助商的小投入可取得较大回报。诚征各类赞助:婚纱、摄影、餐饮、旅游等,
并欢迎媒体采访报道,……
时隔一个多月,他们如愿以偿了吗?昨日记者获悉,这对新人得到了部分赞助,并已经选定婚期——10月25日,
中国首例赞助式婚礼即将举行。
昨日,在宛平路一处瑜珈练功房,记者见到了这对新人。新郎魏立民话不多,问一句答一句,绝不多言,真看不出这
腼腆的外表下居然藏着如此开创性的主意。新娘壮凌皮肤很白,头发短短的,说起话来甚是爽直。她正忙着往亲戚朋友家送喜
贴,赶回来和记者打个照面,拍完照就一阵风似地走了。记者了解到,他们除了忙筹备婚礼的事情外,还在忙着开瑜珈分店的
事。分店大约会在明年初开张,也有不少琐碎的事情要做。
新人的两个“没想到”
婚期临近应当喜气照人,然而记者从魏立民言谈中感到一份意外的沉重。“压力挺大的……”魏立民的回答有几分无
奈。在这件事情中,魏立民有两个“没想到”:其一,没想到媒体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如此强烈;其二,没想到婚庆企业的反应
那么清淡。
魏立民告诉记者,尽管在他们的计划中,是希望媒体介入的,因为这能吸引更多赞助商。然而,媒体在这件事情上的
反应还是让他们吃了一惊,他们“刚开始根本不能适应”诸多媒体的跟踪采访,觉得自己的隐私完全被公开了,这使他们很不
习惯。与媒体的高热度关注相反,上海婚庆相关企业的反应比较平淡,大多抱着犹疑观望的态度,有2、3家打电话来问询,
也只是关心这事是“真的”还是“开玩笑的”,弄明白后就偃旗息鼓了。能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新人没能从中获得充分的
选择自由,可以说,所提供的赞助没能达到新人的期望。魏立民表示,国内观念上与西方还有差异,还不太能接受这样的想法
和做法。
“赞助”价值上万元
魏立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准三星酒店给他们的婚宴酒席打了6折,他们自己每桌需支付700元;“世久金像
”提供婚纱照和现场摄像,按市价算约值3000元;一家婚庆公司提供现场装饰、婚车装饰;一位电视台化妆师自愿提供化
妆,全程跟随;一家模型公司专门为新人定做了真人模型浮雕,参加婚礼的人可以在婚礼现场看到这个“瑜珈”造型的模型;
以及婚礼现场的手工艺秀——可以活跃现场气氛。粗算下来,这些“赞助”价值万把元,新人原先期望的“别墅婚礼”等在现
实面前成为转瞬即逝的“泡沫”。其他的,如婚纱礼服、婚车等,都没有公司愿意赞助。还好新人的朋友大力相助,他们总算
借到一部奥迪A6,一辆桑塔纳和一辆面包车。这些意外,加上婚礼筹备时间短,有点仓促,搞得魏立民和壮凌多少有点苦恼
。
还是逃不过一个“忙”
魏立民和壮凌原以为有赞助可以节省力气、减少筹备婚礼的繁琐细节,然而到头来,他们还是逃不过这份繁忙:要做
双方亲人的工作,尤其在上海,说法更多,得说服他们接受这种做法;得和赞助方洽谈赞助形式、内容,协商婚礼举办的细节
……。千头万绪不亚于传统婚礼的繁琐。不过,魏立民很乐观,他表示,既然做了,就享受这个过程吧。
低估了压力的存在
尽管作了心理准备,魏立民与壮凌还是低估了压力的分量,他们受到的压力远远超出了原先的估量。社会上说什么的
都有:“抠门”、“结不起婚别结”、“丢脸”,还有人质疑新郎过日子的能力——不理解、不支持的声音尖锐地、反复地出
现,新人疲于应付。魏立民告诉记者,他们新近做出一个决定:把因外来赞助而省下的部分结婚费用捐赠希望工程。这是个“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新人不愿多谈是什么导致他们作此决定。他们表示,只是想做一件开创性的事情,只是希望老了之后能
有个有价值的回忆。魏立民半开玩笑地表示:如果让我再作一次选择,我还会这样做,而且应该能够做得比这次更好。
来源:青年报作者:黄梅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