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于名贵的珠宝饰品来说,鉴定的等级稍有差别,在价格上就会相差几百上千元甚至更多,珠宝鉴定也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日前,记者采访了省宝玉石协会秘书长周忠立,专为市民破解神秘,还原真情。
周秘书长揭去的第一层面纱是珠宝的鉴定单位和个人都是哪路“神仙”。
国家对珠宝玉石质量鉴定机构有严格的资格认定,只有通过认定,颁发的鉴定证书才有效。在我市,有这样资格的单位就两家,一是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另一个是省地矿检测中心宝石鉴定室。同时,我省还有十几名持证的两师:他们分别是国家质监局发证的检测师和中国宝玉石协会发证的鉴定师,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哈尔滨市。
专家为我们揭去的第二层面纱是珠宝是如何鉴定的。据介绍,目前的珠宝鉴定,一般都是鉴定师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放大镜观察其净度和颜色,然后对照国家制定的《珠宝质量标准》加以认定。由于宝石在天然形成过程中机理都呈现不规则的状况,加上认定过程中灯光、气候、仪器甚至鉴定师的心情因素,同一个首饰,在不同的鉴定机构,甚至同一个鉴定师在不同时间做出的鉴定结果,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差,这是可以理解也允许的。专家认为,这也和国家标准不确切也无法确切制定有关系,比如主要鉴定指标:瑕疵多少,VVS和VS两个相邻级别的规定之间的分寸怎样把握,就完全看检验师个人的理解了。
天然宝石鉴定在国际上都是一样,不存在绝对的一加一等于二的现成法则,但很多专家也都认为,误差也不能无限制,相邻两个级别如VVS和VS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跨越了级别,比如一个鉴定结果是VVS,一个则是SI,这就存在看偏了或者人为因素的可能。
珠宝鉴定书上的CMA、CAL、CNACL,这些字母如何解读?这是专家揭去的第三层面纱。据介绍,只要有了这三个标记中的一个就有效,特别是第一个标记CMA,那是国家法定要求的认证标记。事实上,由于商业竞争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益成熟,如今很多检测机构都同时具备三个标记的认证能力,所以我们在证书上经常能看到三个标记同时存在。
面纱揭去了,但作为消费者还是应该多留个心眼,以防不法厂商利用“权威”偷梁换柱,利用证书以次充好,虚标珠宝的更高级别,赚取不法利润。
(本报记者 王业轩)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