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疆塔城11月1日电(记者赵春晖王大霖)“故乡,在彩云飘起的地方;彩云啊,我留恋她迷人的模样……
”,甲孜老人拨动曼陀铃的琴弦,动情地唱起了自己改编的民歌《彩云之乡》,在场的达斡尔族年轻人和着琴声翩翩起舞。
这一幕发生在新疆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地--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族自治乡,这里位于中国西北角的塔额盆地西缘,距
哈萨克斯坦边境只有十几公里。两个多世纪前,500多达斡尔 族官兵携家带眷离开了东北的白山黑水,辗转来到西北边陲,
最后定居在这里,如今这些昔日戍边官兵的后人已有6000多人。
甲孜是这个乡的文化站站长,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当地有名的达斡尔民间音乐家,除了日常工作,甲孜承担着收
集本民族民间文学、谚语、歌曲的重任,近年来,他整理和创作的民歌多达几十首。
《彩云之乡》是根据达斡尔民谣改编而来的,歌词唱出了达斡尔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紫色的山谷,蓝色的河川,
金色的田野、银色的牧场”,故乡在达斡尔人的歌谣中永远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但年轻的一代人对先祖和故乡的了解也仅限
于老人们传唱下来的古老歌谣。
达斡尔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在清王朝统治时期,这个民族通用满文。辛亥革命后,达斡尔族普遍使用汉文
,也有人兼用蒙古、哈萨克等文字。清王朝时期的频繁调防,使这个戍边民族长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因此老一辈达斡尔人
都有很重的故乡情结。
但如今,年轻的一代似乎更注重向前看,一些年轻人甚至连达斡尔语也说不流利了,对他们来说,流传下来的动人歌
谣只不过是印刻着先辈们生活经历的旋律。
老人们认为本民族的特征应该更多地在达斡尔语和传统的乐器--木克兰和曼陀铃上保留住。曼陀铃本是西南欧游牧
民族的古老乐器,“十月革命”后,大批俄罗斯人定居在中国的西部边境与当地的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从此这一乐器也走
进了达斡尔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种民族乐器。但到了今天,能熟练弹奏曼陀铃和木克兰的人却为数不多了,甲孜是其中之
一,而年轻人则对现代乐器和外面的世界更感兴趣。
塔城市是中国西部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阿西尔乡现在已成为当地较为富裕的乡镇。达斡尔青年不仅是这里的致
富能手,有的甚至还在附近的巴克图口岸和独联体的客商们做起了跨国生意,更多的青年人则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阿西尔
。
尽管如此,年轻人现在仍然爱听从甲孜老人手指间流淌过的曼陀铃轻快的旋律,走出阿西尔的达斡尔青年也依旧能歌
善舞。意识到了两代人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老辈人也就慢慢地不再给年轻人灌输他们的“思乡情结”了。达斡尔老人
开始乐观地说,“只要孩子们生活得幸福,哪里都是故乡!”(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