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锡山高中举行了一场“赴英进修教师报告会”,16位刚从格林威治大学归来的英语老师用英语侃侃而谈,每每演讲到精彩处,场内来自苏锡常地区的百余名同行便发出阵阵会心的掌声与笑声。记者发现,除了英语教学等内容外,演讲者和听众共同感兴趣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英国的教育方式———“不读莎士比亚,何谈英国文学?”在伦敦街头,到处可见读报看书的人,读书已成为这个民族优雅的爱好。据说英国人以前曾争论过:还有必要让孩子读莎士比亚吗?结论是肯定的,一个英国人怎能不读莎翁?一天,锡中的老师到英 国环形剧场观看莎翁名剧《仲夏夜之梦》,四五十名十来岁的英国孩子也排队进场。经过交谈,锡中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对故事情节了如指掌,原来他们不仅读过书,而且在学校还扮演过至少一个角色。
英国学生高中阶段的作业量与国内学生差不多,不过,他们更注重作业质量,课程内容也不局限于单一的课本知识。锡中老师的英国房东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威廉,去年的暑假作业是了解国王亨利八世。他通过上网、看报、查历史书四处搜寻信息,甚至还专门去了一趟国王的行宫———汉普顿宫。通过这番探究,威廉对这位国王及其历史如数家珍。一份长达8页的“亨利八世家谱”得了满分,还得到老师100多字的激励性评语。
一节60分钟的课,英国老师只讲10分钟,其余时间全交给学生讨论、提问和表演,给他们以充分施展的天地。上写作课“中英教育的比较”时,老师只在黑板上给出四个单词:差异、共同点、优点、缺点,然后就让学生分成四组讨论,之后互换组员。讨论了一天,每个学生都听到了其他15个同学的发言,写出的论文自然博采众长。如果是评论小说,老师就直接给学生放VCD,让学生根据题材自由发挥。而学习名著就更活跃了,学生根据名著一个章节的人物、背景,编一个短剧,然后和同伴一起表演,“课堂差不多就是舞台剧的表演现场”。
“评价学生也是门艺术。”两个月的学习中,洋老师从不轻易说“你错了”,他们会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写下大段的表扬文字,肯定之后才加一句“如果……就更好了”。反观国内的学生常被老师当堂否定,于是越怕出错就越沉默,学习积极性从何而来?(薛蕾、琼玲)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