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黎翔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8岁那年,他不小心触及高压电,失去双手。病床上,孔黎翔没有太多的自怨自怜,他用自己的坚强来抚慰悲痛的父母,他开始了用脚代替手的人生道路。
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因为始终要凑在纸张前,时间长了 ,鼻子上架起厚厚的眼镜……半年后,孔黎翔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拖地、烧饭、穿针引线这样的家务活他也渐渐能干了。
翅膀断了心要飞翔
因为身体的残疾,初中毕业时孔黎翔被拒绝在高中门外。这次的打击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第一次认真思考自身的价值:“虽然我的翅膀断了,但我的心依然飞翔”。
在失学的日子里,孔黎翔开始钻研书法篆刻,他买来了刻刀和橡皮,用圆珠笔把从各种报刊上收集来的印花描摹到橡皮上,再照样一笔一画地刻。橡皮渐渐成堆,他的脚也练就出了神奇的本领——捉稳刀杆,就能准确刻出笔画。
后来,他从刻橡皮转向刻石头。他说:“刚开始在石头上刻,吃了许多苦头。左脚趾控制不住石头,右脚趾捉刀力量不够,时常把刀锋划到左脚上,鲜血直流……咬着牙又刻,七八厘米长的石头,只剩下一两厘米了。”
后来经人介绍,他拜宁波镇海书画院院长王惠定、篆刻家陆天波先生为师,学习篆刻技术、印史等相关知识。对于这个特殊的徒弟,老师给予了非常多的照顾,孔黎翔在学习中成功地化“得心应手”为“得心应脚”。
一个用脚趾操刀来刻印的人,一般来说,刻写意派比刻工笔派要方便,可是孔黎翔却知难而进,他的“文字饮、金石癖、翰墨缘”一印,取法于汉印,但有笔意有刀趣,匀整而不呆板。他的篆刻作品获得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浙沪残疾人书法美术摄影展一等奖等荣誉。
用脚打算盘的奇迹
对于求学,孔黎翔始终未曾放弃,他不甘心“没有手就没书读”,于是给有关领导写信反映情况。据说,那位领导在了解孔黎翔顽强的事迹后,当场就拍板:“没有比这个要求再低的要求了”,于是,一所职业中学向他敞开了大门。
孔黎翔在这所职高学习了三年的财会。从最初的学习用脚打算盘,到技术等级达到国家二级,受到省、市、区各级珠算协会的表扬和奖励,被授予“创珠坛奇迹”称号,这个称号的背后他洒下了比正常人多十倍乃至百倍的汗水。
那双神通广大的脚陪伴了他无数个酷暑和寒冬,对他而言,这双大脚“再没有比它再灵活的了”。毕业后,孔黎翔直接进了浙江省第二建筑公司第四分公司,一干就是十多年。按部就班的办公室工作没有磨灭他的梦想,这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再次选择了人生。
一个男人的创业理想
孔黎翔来杭州已经整整两个月。在单位待了那么多年,突然走出来面对市场的考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艰难的抉择,更何况是他?
谈到当初决心来闯天下时,孔黎翔忍不住望了一眼身边美丽贤淑的妻子,正是这个女人给了他创业的勇气。他们俩的恋爱过程充满了戏剧化情节,省残联是他们的媒人。
孔黎翔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创业之路,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经历了一连串的碰壁,杭州的好几个文化市场将他拒之门外,但他没有气馁。终于,孔黎翔有了属于自己的篆刻店,这个一直被命运捉弄却不肯低头的坚强男人,在他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固守了一个男人的理想和勇气。
其实在孔黎翔的内心深处,这次“孤注一掷”的创业举动不仅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同时也是在为进一步钻研篆刻艺术创造条件,“学无止境”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后记
浙江开明画院门口的宣传横幅还没有挂好,孔黎翔和他的妻子还在忙碌着。创业的道路上还有多少艰难坎坷还是未知数,但孔黎翔已经迈出了他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