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的报道中,这位19岁的女孩和20岁的男孩已有了几个化名,姑且称她和他为晓琳和雷毅吧。在重庆一个学校的公用电话厅里,他们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对于目前外界沸沸扬扬的报道和评论,两人略有耳闻,但这些并无助于解决他们目前的困境--雷毅已被学校勒令退学、晓琳也被通知“尽快办理”。
与以往我们看到的类似事件不同,晓琳和她的父亲最终选择站出来,“为大学生应该 拥有的权利呼吁”。这一切都是因为两个年轻人在暑假同游时一次性关系后,晓琳怀孕了
10月1号,晓琳肚子痛,男友雷毅陪着去校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宫外孕,情况比较危险。因为学校医疗条件有限,两个年轻人找了救护车来到山下的大医院。
“当时第一反应是太突然了,然后就觉得对不起家长。”宫外孕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考虑再三,晓琳打电话通知了父亲。10月9日,晓琳做了手术,15日拆线出院。在此期间晓琳父亲与校方多次沟通,据晓琳父亲介绍,学校当时的处理意见是,晓琳留校查看、雷毅要被勒令退学。
但随后家长与学校在具体的处理方式上产生分歧,双方矛盾加深。据晓琳及其父亲介绍,拆线次日晓琳就返校上课,第二天下午课结束时已是4点半,系里负责学生工作的黄老师找她谈了两个多小时后,告之,系里晚上要讨论对她的处分意见,让她在9点之前必须交检查。她强调让我写几点:一,时间、地点、次数交待清楚;二,承认违反了校规某某条;三,写上恳求学校给一次机会。9点左右,晓琳没有写完,打电话给黄老师,黄老师让她继续写。晓琳没有吃晚饭,在雷毅的陪伴下,一直写到夜里12点多。因为又紧张又害怕,加之伤口疼痛,晓琳在教室里虚脱得昏了过去,晓琳父亲认为,校方急于让晓琳让错而置其当时的身体状况不顾,他从感情上难以接受。
同时,雷毅所在的系也要求他写检查,据他介绍,主管老师也提出了如何体现"认错态度认真"的某些具体要求,这些信息反馈到晓琳父亲那里,这个拥有法学硕士学位的家长认为这些行为属于严重侵犯个人隐私,转而支持孩子坚决“抵制”。
但这些情况在校方是另外一个版本。当记者打电话找到黄老师时,她语气肯定地说:“肯定不是这么回事,我敢同他们对质。”除此之外,她坚持要通过宣传部才肯多谈。虽然晓琳认为辅导员与自己关系很好,“像朋友一样”,但是当记者找到这位辅导员时,她一再表示自己“很寒心,不愿多讲”。问她寒心的原因,她说,“学校想再给她一个机会,哪想到他们把学校说得一文不值。学校出了这样的事,你觉得光彩吗?”
虽然对事件的细节双方各执一词,但结果是:晓琳和雷毅双双被勒令退学。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校主当初的确曾有保留晓琳学籍的考虑,但前提条件是认识必须“到位”,也就是彻底地承认自己行为的不正当性,而晓琳的检查虽然承认自己有过失,却努力地为自己心中纯真的爱情进行了辩护,并拒绝承认属于“不正当性行为”,这显然是校方无法接受的。
晓琳和雷毅是在学校爱心社里相识的。晓琳出生于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优越,雷毅则来自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雷毅告诉记者,他是他们村里惟一考上大学的孩子,“没有想好这件事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就做了,肯定是我们的错。给晓琳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我非常内疚”。晓琳和雷毅说周围大部分人的反应是,“你们怎么这么不小心”。两个年轻人认为拿他们做教育别人的“范本”实际上也缺乏说服力,“别的同学不会因为这个就不做了,只是更隐蔽、更小心而已”。
自始至终语气抑郁的小伙子固执地认为学校之所以那么强硬,就因为“我是农村来的,他们觉得我好欺负”。而晓琳说:“既然爱了就没什么可后悔的,就算以后分手了,我也没什么遗憾。但我爸来了之后跟我说,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自己能否承担这样的结果。听了这些,我后悔的是没想清楚这些。”
关于将来,两个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想法。晓琳说,最坏的打算是退学回北京,考英语出国,雷毅呢,回去复读,再考大学、考研究生。“到时候我再回北京,他争取到北京工作,我们不又在一起吗?不过,您是不是觉得我太天真了?”
眼下学校已勒令雷毅立即搬出学校,这对年轻人已向当地法院提起行政起诉,要求学校撤销处分决定、恢复其名誉并赔偿清神损失费等,但被法院以"学校与学生不是行政关系"为由拒绝立案。
不难看出,晓琳父亲内心处于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他有意无意之间回避了介绍自己的职业和名字,只代以“某先生”--这当然都不难理解为他在尽最大努力保护有关这个家庭的一切信息;但另一方面,晓琳父亲又坚决地站在女儿一边,将这件通常中国人讳莫如深的事情公诸于众,维护他认为是正当的权利。
“选择打官司这条路,是我们迫不得已的选择。其实,我正是从当初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你可以想象,在中国因为这事而选择打官司,对我们来说是个多大的心理挑战。”
“我和晓琳平时的关系比较平等。其实在她上大学前我就跟她正式提过:一,不许早恋;二,不能发生性关系。国庆节她打电话告诉我怀孕的事,我第一反应就是她在跟我开玩笑。后来我骗她妈妈说晓琳要做阑尾手术,我要去照应一下,就赶紧飞到重庆。”
“作为出生于50年代、70年代长大的大学生,我对这件事本能的反应是肯定要受到严厉处分,当然我还怀着侥幸心理,想学校或许会压下来。宫外孕手术是个大手术,闹不好会有生命危险。纯手术费就7000多元,还不包括我额外买的药和营养品,这些钱全部是我们自费出的。晓琳是第六天拆的线,尽管医生说要住院休息,但我还是让她尽早回校上课。晓琳所在系的主管书记是个40多岁的女老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晓琳要受到处分。我谈了两点意见:一,尽量别公开;二,希望能保留学籍。但那位老师说,校方的处分是一定要公开的,我也没有反对。我又问男方怎么处理,她说,没什么可商量,一定要开除。”
“说句实话,从家长的角度讲,我还真没相中那个男孩子。在去重庆前,我想如果见到那小子,真应该好好揍他一顿。但是我后来知道,那个男孩家庭生活条件非常差,好不容易才从农村考出来的。所以我希望学校再给他一次机会,这一是出于恻隐之心,二是我觉得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两个孩子在一起互相也有个心理上的安慰。我也问他俩,如果学校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能不能顶住压力?他们俩都表态'能'。可是学生处的那个老师说,不行,就是要把他们分开,这样教训更深刻一些。开始时,我想什么处罚咱也认了,但后来学校让交待他俩交往的细节,我有些生气,我认为再这样下去,实际上构成了对学生的严重侵权。我知道学校认为我态度不配合,这可能也是最后他们让晓琳也退学的原因。”
“后来我也想过,如果我们当时态度软一点,学校说什么我们都认,学校还可能再给晓琳留条退路,但是我不后悔。后来我也跟身边学法律的人交流,我也想了许多问题。虽然它看起来是一件小事、甚至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是'家丑',但事件背后却有很多东西值得深思,比如,18岁以上的公民都有投票权--他们都有资格决参与国家大事了,那他们是否应该拥有性权利?他们的行为没有在学生宿舍发生的,没有影响其他人,这种纯粹的个人事件究竟算不算品行恶劣、道德败坏?另外,学校是有处分权,但是否也存在处分权的滥用问题?这两个孩子是否仍属于可教育的对象?慢慢我认识到了,这件事是由个人权利引起的,但这也是一代在校大学生的问题,现在我已跳出个人利益的层面了。”
“我相信99.9%的家长不会像我这样选择打官来司。一是斗不过学校,二是不希望外界知道。她妈妈说:'咱把孩子偷偷领回来算了。'我觉得还不能就这样认了。如果我们真这样做的话,不夸张地说,可能会毁了孩子的青春,甚至毁了一生。不管以后他们俩是否会在一起,男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面对异性的话,会不会因为这件事的阴影而产生性障碍?女孩子会不会觉得自己当年做了'罪恶'的事而有性冷淡?真的,这些我都想过。我不希望女儿在30岁、40岁的时候想起这件事,想我爸当年为了面子而牺牲我的利益而怨恨我。”(记者◎李菁)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