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2.sina.com.cn/dy/s/2002-12-07/1_1-1-21-427_2002120723331.jpg) 生产安全套皮筋公司的名称还留在电线杆上 钟华/摄
昨天,本报报道了《“安全套皮筋”惊现柜台》一事后,引起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极大重视。昨天一早,西城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就与本报记者一起,按照“安全套皮筋”外包装上的厂家地址前去检查,狡猾的不法经营者却已经溜走了。
昨天早上,记者和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的工作人员根据“安全套皮筋”包装袋上的公司地址来到西城区育德胡同19号,发现这里是一家新开的旅店。为了进一步了解实情,工 商人员把旅店的各个房间仔细查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安全套皮筋”。工商人员询问女店主,女店主称从来没有听说过该公司。但就在旅馆门外西侧一块长约1米多的大牌子包在一根电线杆的中上端,牌子上有生产该安全套皮筋的公司名称和“19号”字样,在旁边另一根电线杆上用墨汁写着同样的内容。工商人员又查了旅店的房客,共有两人,一人为9月15号入住的,一人是刚入住的,并没有相关的可疑之处。工商人员又拨打了包装袋上印的电话号码,一个始终打不通;另一个为一家装潢公司。工商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该旅店只有卫生许可证,并没有经营许可证和其他相关证件。工商人员当即责令旅店老板娘停止非法经营,并马上到工商部门去办理相关证件并接受处罚。
下午1点半左右,记者终于拨通了“安全套皮筋”包装袋上的另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小姐。她称他们是一家新创办的服装公司,并说记者询问的公司是一家小百货公司,刚搬走不久,并给了记者对方的新电话号码,说找某小姐和某先生就可以。记者通过114查到了该公司的准确地址,并马上拨打对方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并称他们正是记者想要找的那家公司。记者谎称想进一些货,她回答说,不知道还有没有货,让记者再打电话找某小姐或某先生。半小时后,记者又拨通了这个电话,接电话的还是那个小姐。记者称想去取点儿样品回来给经理看,对方马上很谨慎地询问了记者两遍:“你是哪里的?干吗到这么远来进货?”又让记者等一等,电话里能听到她在和一位男子商量着什么。一分钟后,对方语气强硬地对记者说:“我们从来没有卖过什么皮筋。你再找别的地方吧。”说完挂断了电话。信报记者钟华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