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宝鸡讯(记者高建裴亮) 昨日,许多曾被勒索的学生和一些家长通过本报热线,倾诉了被勒索的经过。大量事实表明,为非作歹的少年大多十五六岁,且勒索行为很容易转化为抢劫,不及时遏制则后患无穷。
昨日,陕西省宝鸡一名11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某打来电话说,12月7日下午1时许,他去某外语学校学英文,临走时家里给了他5元钱,他觉得放在衣袋里不塌实,便藏在书包里 。途中,3个年龄在十五六岁的男孩一直跟着他,后来追上他问道:“有钱没,借点钱花?”说着便搜身,没搜出钱后才离去。刘某说,一次他和同学被几个人截住,当时他身上只有一张电话卡,也被对方抢去。对方硬把他们拉到网吧,以低价将电话卡换成钱用来上网,等上够网了,才把他和同学放回。
一位中学校长打来电话反映,他们学校周边也存在敲诈现象,学校时刻提醒学生提高防范意识,但学校并没有执法权,又不可能把精力都用在学生安全上。他希望这种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学校、公安机关联手治理中小学周边环境,彻底根除这种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王女士在电话中说,他们夫妻双双下岗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很少。孩子今年上初二,常常夜不归宿。一次,一位同学家长上门质问儿子,为什么要敲诈自己的孩子,她一听吓了一跳,原来好端端的孩子为什么会滑到犯罪的边缘?她说,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孩子,意识还停留在小学生状态,突然要面对新环境,可塑性非常大。因此,她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初中阶段的学生。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