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披露内幕:药价“水分”究竟有多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4日23:05 新安晚报 | ||
连日来,本报对合肥“平价药房”的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可能很多读者都在嘀咕:这药价里究竟有多少水分?经过多日努力,记者采访了省城大量的业内人士,终于掌握一些“内部材料”。 我们先从零售药店的进货环节开始追寻,几位零售药店的老板透露,从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进货价比真正意义上的“批发价”低15%左右,而“批发价”大多比市场零售价格低1 据透露,国内药品不通过招标进入医院一般要经过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的大型批发企业——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主管领导——药剂科主任——医生——统计药方的统方员——消费者9个环节;通过零售药店卖给消费者也决不是个轻松的过程。每个环节的经手人都要从中渔利,这些费用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700多家药厂,165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15万家零售药店。而美国前10名的药品物流企业(相当于批发企业)的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70%。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导致竞争越来越不规范,进而引发给医务人员“回扣”、“提成”等种种不正常现象。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内部行情”:统方员拿2~3%,医师10~15%,“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这些环节往往拿的越高,一些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医师能从中拿40%,这叫‘发死人财’!”另一方面,林林总总的药品批发企业使药品在和消费者见面前又多兜了几个圈,这些批发企业的人员工资、日常开支、利润等当然来自于消费者。 如果说上面这些运作还符合现行药品流通圈内的“行规”的话,一些“药人”见利忘义的行为更让人不齿。就在昨日,本报接到一位业内人士的来信:蚌埠某医院中药房里一种产地为山东的药品,因为起了一个比较时髦的名字,规格5毫升:0.25克的注射液每支零售价57.5元,同一家医院西药房这种成分完全相同注射液每支零售价仅为0.53元,只不过产地是上海,规格2毫升,仅售0.1克,两者“净价格”相差43倍。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眼下市场上不少“大名鼎鼎”的药品其主要成分往往是使用过数十年的老品种,在这些“响亮”的名字下面往往是不菲的价格。(本报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