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探秘 13岁娃娃兵持冲锋枪为记者护驾(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0日13:59 信息时报 | ||
这名佤兵虽然只有13岁,但自称有9年的军龄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提示 在佤邦采访,每一天都会触及到当地的敏感问题,比如烟农、鸦片、集市交易等等。但佤邦政府并未有掩饰的意思,他们甚至还派出佤兵为记者采访护驾。敢于在世界媒体面前暴露罂粟所带来的邪恶和伤痛,这体现了佤邦人禁毒的坦诚和勇气。目前,邦康已经初步实现了禁毒,即使是初步,它还是让人们多了一份新的期望。 佤兵打前阵确保无地雷 进入缅甸第二特区佤邦首府邦康后,为了解当地鸦片种植的真实情况,记者一行并没有和佤邦政府联系,而是驱车直接进入种植鸦片的大山里进行采访。但是,佤邦政府外联部官员很快便知道了记者的行踪。 2月16日早晨,记者刚刚起床,忽然看到宾馆大门有4个荷枪实弹的佤兵站在大门两侧站岗,旁边的停车场里也多了两辆军车。在邦康,除了佤邦政府的高级官员出行外,在街上也很少见到佤兵如此兴师动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记者脑子里一片空白,很多最坏的猜想顿时涌上心头。 在惶惶不安中过了半个小时,最后记者被告知,这四名佤兵是佤邦政府特意派来的,专门为记者采访护驾。 这4名佤兵年龄都在20多岁,个子很高,长得很英俊,据说是特意从众多的佤兵中挑选出来。他们手里都端着一把冲锋枪,装有30发子弹,腰间还挂有几颗手榴弹。记者们外出采访时,他们便分两排站在专用军车的货箱里,走在前面“开路”。路上每遇到其它车辆,4名佤兵都挥手示意让其它车辆让道,而且要等记者们走得远远的,这些车辆才能继续通行。当记者翻过两座大山来到一个小镇时,当天前来赶集的200多农民都站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无论是记者采访烟民,还是参观当地的橡胶园,这些佤兵自始至终都全程跟踪,也许是为了避免产生干涉采访的误解,他们只是跟随在记者身后,距离保持在10米左右。当地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佤邦境内连年混战,各方势力在佤邦辖区内埋了许多地雷,至今仍有大量的地雷没有排除。所以,走山路时要格外小心,一旦踩上地雷就完了。听了这番话,记者一行也“老实”了许多,再也不敢在大山里狂奔乱窜。所幸的是,在4名佤兵的指引下,不幸的事情没有发生。记者这时才切身感受到,到金三角采访并不是“国际下乡”那么简单。 粮饷少佤兵每月领80元 佤兵们身上穿的军装上面只有佤邦联军的标志和统一编号,并没有军衔标志。据士兵们介绍,无论官大官小,军装上都没有军衔,主要是为了保密,只有内部的人才知道谁是什么官和官大官小。据介绍,佤邦联军的驻地设立于邦康附近的大山里,其外表和普通的居民住宅一模一样,两者很难分辨,这同样也是为了保密。 据随时都跟在记者身后保驾的岩清(音)介绍,普通士兵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0元人民币,每个月发17.5公斤大米,一年发两套军装。所有的粮饷除去烟钱和购买必需的日常用品,几乎就所剩无几了,向朋友借钱花是常有的事。 佤邦政府发给佤兵的粮饷确实很少,80多元人民币在当地也干不了什么事情。但是,这80多元钱中又有多少来自鸦片的税收呢?如果佤邦政府真实现全面禁毒,财政收入也会大打折扣,这些佤兵的收入是不是还要更惨呢?许多隐藏在背后的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变数。 佤邦政府向记者提供的官方资料上称,佤邦目前共有3万佤邦联军。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佤邦现在差不多已经是全民皆兵了,因为当地的枪支管理十分混乱,绝大多数人都拥有枪支,如果佤邦爆发战争,这些人都会投入战斗。 13岁娃娃兵边检站查毒 沿着邦(康)果(敢)公路走3个小时左右,佤邦政府在路口设立了一个毒品检查站。这个检查站简单得就像中国农民在田边搭建的临时栅栏。 在公路两旁,用竹竿搭建了3间低矮的茅草房,其中一间为哨所,一间为小卖部,另外一间是营房。在哨所的旁边,树起了一面缅甸国旗,国旗已经破旧不堪。一根竹竿横架在马路上,一个边境检查站便可以开始上班值勤了。 军营的土地板上铺了10多张木板,木板上铺了一张已经烂了几个洞的凉席,屋子里面十分潮湿,而且散发着一股霉臭味。当时3个午休的佤兵正躺在木板上呼呼大睡,旁边乱七八糟地放置了几支手枪和冲锋枪。小卖部里摆放了一些电池之类的生活品,主要是卖给当地的农民。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个检查站里,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只有十二三岁,但是他们的“军龄”却长达9年。正在值勤的那名佤兵一脸的稚气,手里托着一把冲锋枪站在那儿,眼睛却好奇地盯着本报摄影记者的镜头发呆。据他介绍,他叫彬塞,今年13岁,4岁那年父母因为家里收成不好吃不起饭,于是将他送到了佤邦军队当兵,经过几年的操练,他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手枪、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了。 吃不饱饭父母让小孩参军 检查站的负责人是一个连长,30多岁,皮肤被晒得像古铜色一样。据他讲,这个边检站是他一手建起来的,目前有近10名士兵,都属于佤邦联军总参谋部,其主要职责是不让外面的毒品运输到邦康。如果抓到毒贩,就要将其劳教,还要罚款。 据他介绍,当地许多农民十分贫穷,子女又多,根本难养育起来,常常吃不饱饭。于是,当地父母为了减轻负担,同时也让小孩得到锻炼,在小孩只有两三岁时便将他们送到部队。在邦康有一所娃娃军校,里面的学员有的只有一两岁。佤军也没有退役这种说法,参军后一直在部队可以当一辈子兵,如果本人不想回家种田,也可以提出申请,但这种情况很少。因为这些人很早就到部队学习,长大后根本不会种田。 记者感受遗憾-未能目睹鸦片交易 据当地人介绍,佤邦辖区内共有王冷、营盘、草皮街、南抗武、岩城等7个鸦片交易市场。由于鸦片交易大多在早上和上午进行,记者几次都扑了个空,没有目击到鸦片交易的情景。这也成了此次金三角之行最遗憾的事情。 据当地一名烟农介绍,营盘集市有近百个固定的摊位,而王冷等集市,都是临时摊位。由于集市离烟农家有很远的路程,那些卖烟的农民很早便赶到集市,到中午的时候基本上就卖完了。据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佤邦境内的交通十分落后(实际上,现在仍然如此),当地许多村庄都不通公路。那时,毒贩用马驮着日用品到各个村寨,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有时候鸦片价格低廉到1公斤鸦片只能换一双夏天穿的塑料凉鞋。 欣慰重视教育远离毒品 在国际社会一浪高过一浪的禁毒声中,1990年,佤邦政府便提出了禁毒的“五年计划”,要到2005年,佤邦管理的区域内实现全面禁毒。为此,佤邦政府首先在首府邦康率先试点,规定在邦康市区范围内,严禁贩卖和吸食毒品,而且在邦康附近10公里左右的区域内禁种鸦片。 记者在邦康采访时,的确感受到邦康禁毒后所带来的新变化。在离邦康二三十公里的农村,当地仍然大量种植鸦片,那些幼稚的小孩都知道鸦片、海洛因,一部分小孩子甚至已经学会了抽烟。但是,在邦康读书的许多小孩已经不知道鸦片为何物。 在邻近邦康大金塔寺的一所小学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佤族人,他们的祖辈同样是靠种植或贩卖鸦片谋生。但是,当记者提及到鸦片时,他们一脸茫然,更不用说是海洛因了。在佤邦,最高学府只有初中,而且大多是以中文为主,缅文为辅。随着禁毒的实施,当地佤邦人也知道鸦片的害处。为了让小孩接受良好的教育,彻底摆脱毒品的阴影,当地不少家长将小孩送到中国云南昆明或缅甸仰光继续读书。佤邦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目前正着手筹建新的学校。(本版撰文记者/党胜德摄影/记者刘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