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兼职人才大集”火爆省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12:47 扬子晚报 | ||
2月23日,南京市举办了一场“兼职人才交流大会”,数千人赶大集为自己再找“第二饭碗”,人才市场举办正式 的兼职招聘会,在南京市还是首次,周边城市也没有过先例。这场第一次“吃螃蟹”的招聘会预示着一直处在“地下状态”的 兼职,开始堂堂正正地走上人才配置舞台。 人才市场:扔一块“石头”,试试市场深浅 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交流会现场,招聘大厅已被来淘“第二职位”的求职者挤得满满当当。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有 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星期天工程师”这样的兼职者,不久前,国家也明文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 作的前提下兼职。据估计,南京市企事业单位兼职大军近4万人。但兼职一直有些遮遮掩掩,没有走上“台面”,南京第一次 举办这样的招聘会,不知市场深浅,只联系了近20家单位,200多个兼职职位,主要是想扔块“石头”,看市场能溅起多 大的“浪花”。没想到的是,来了这么多人,直埋怨市场提供的招聘单位和兼职岗位太少了。 用人单位:兼职让单位人才库社会化 招聘现场,记者发现兼职人才特别受非常规性用人单位的青睐,聘用兼职人才已成为部分单位借用“社会人才库”发 展的捷径。 江苏省工程技术翻译院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需要大量的兼职翻译,以前找兼职员工要“人托人”,很不容易, 到招聘会上,一个多小时就收了近百份应聘材料。据介绍,翻译工作,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大多是临时性的活儿,平时养着 大批的翻译人才,特别是一些小语种的人才,很不现实。翻译院使用兼职翻译已有10多年的历史,最多时有200多位兼职 翻译同时上岗。 南京机械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现场招聘的副总经理谢涛说,公司接到项目后,也许单位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但借用 “社会化的人才库”,把项目分解交给兼职人员,不仅能按时按要求完工,灵活的用工制度还节省了大量成本。现在公司技术 开发业务大部分都由兼职员工作,一听说有兼职招聘会,马上就报名了。 兼职者: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者采访过程中,除了在校学生,绝大多数人对兼职的事都躲躲闪闪,讳莫如深。记者截住了一位看到电视台摄像机 就逃的张先生。40多岁的张先生说,他是会计,在会计这个行当里兼职是很常见的事。他的一位朋友除了本职工作以外,给 13家单位“代账”。无论是收入和工作量,兼职都占了“大头”。张先生说,“账目”晚上带回家做,但税务代理方面的业 务要白天出去跑,虽然说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如果让单位知道了,总是觉得不好。 在找“第二饭碗”的汹涌人流中,工程师、会计师、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学生是主力。 东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黄斌告诉记者,想通过兼职积累一些社会实际工作经验,为以后参加工作打点基 础。南京一家国企的陆先生说,兼职是因为自己“能力有空余”,陆先生学法律出身,单位里打官司、谈判、合同鉴证等涉及 法律方面的事情不多,能力没有施展的机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先生说,他在一家民企从事变频器技术服务,月薪15 00多元,兼职是想多拿一份薪水。本报记者陈炳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