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少 市民难辨优劣 无公害蔬菜盼市场准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1日10:56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 ||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记者罗志 实习生覃超恒 通讯员陈旺生 一、一访富德 喜中有忧 走近富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去年通过验收的机耕路旁200亩整齐划一、平坦宽广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架设了遮阳平棚或钢管塑料大棚的菜地里,种植着市面上常见的各类蔬 记者发问:“我们想请教一个问题,种了近1年的无公害蔬菜,村里乡亲们的收入有什么改变吗?” “没有!”——本以为这个问题对方会思考一番后才能答上来,谁料他想都没想,几乎是脱口而出。 “没有变化?为什么呢?”记者惊诧之余,追问道。“简单得很,产量没增长,价格上不去,你说收入会增加吗?”他反问道。 “小伙子,你该到市场上去看看。现在在菜市里,我们的无公害蔬菜跟普通蔬菜相比,不但售价上没有优势,相反,由于无公害蔬菜后期严禁喷施叶面肥,同一品种,上市几个钟头后,我们的不少蔬菜已是色泽发黄泛黑;普通蔬菜却仍然色泽鲜艳,你说顾客会选择谁呢?”许是听到了感兴趣的话题,旁边一位修整菜地的菜农放下手中活计,凑了过来。 前来富德检查工作的南宁市技术局副局长古培康分析,无公害蔬菜推广难销售难的主要原因是没能打出自己的品牌。他形象地说:“一个人摆摊卖菜,空口无凭说自己卖的是无公害蔬菜,结果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因为你缺乏权威。要想使顾客相信并看好你的产品,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对此,沙井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罗茂林进一步介绍说:“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如何辨别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更谈不上主动购买了。” 二、市场调查 形势严峻 记者在随后进行了一系列市场调查采访后发现,无公害蔬菜目前的确已陷入一种无奈的窘境之中。 南宁市桃源路津头农贸市场。富德“放心菜”直销点龟缩在光线较暗的蔬菜行内,一眼望去,光顾者寥寥无几,与外边人流熙攘、光线充足的蔬菜地摊行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据卖菜的菜农介绍,该直销点从富德无公害蔬菜基地建立开始设立,主要销售基地的蔬菜产品。刚开始摊位设在外边较好地带时销售情况尚好,每天可卖出数百乃至上千公斤蔬菜;但自从市场整顿摊位缩进来后,蔬菜销售便每况愈下,有时一整天只能卖出几十公斤。 现场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位前来富德“放心菜”直销点买菜的市民,一般均很少讨价还价,也没有在外边普通摊贩处买菜时的东挑西拣,对自己看好的蔬菜品种,通常都是指货称重付款后拎起就走! 记者问一位刚买完菜、抱着孩子意欲离去的年轻父亲:“你为什么不挑挑,也不还个价呢?” “我来这儿买的就是‘放心’!要不,我还不如到外边去呢。”年轻父亲手指外边蔬菜行,爽朗地回答道。 “请问你了解无公害蔬菜吗?”记者的提问进了一步。“嗯,无毒,无残留……总之一句话:对人体无害罢!”年轻父亲几乎不假思索。 然而,同样的问题,在同一市场,记者遇上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不都一样吗,买回去反正都得多洗几道!不然谁敢乱吃!”——这是在普通蔬菜摊上买菜的一位中年妇女的答案。 南棉内南百超市。在这里,广西农业厅1999年3月开始创办的投资2500万元、占地400多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租赁了数列专柜,专销其注册了“八桂”品牌商标的无公害瓜果蔬菜产品。 恰逢周末,超市内人头攒动。专柜前采购蔬菜的市民亦不在少数。 据专柜营业小姐透露,“八桂”无公害蔬菜也就是周末两三天较为好销,每天能卖出上千公斤;平时就难说了,几十数百公斤都有。 在超市,记者同时注意到,经加工处理过的无公害“净菜”,其价格也只比市场上普通蔬菜高出不到20%。 据有关专家综合分析,菜农在种植蔬菜时,每少使用1元钱化学农药,其产值就会相应减少10~20元!由此推论,为保证菜农的生产积极性,无公害蔬菜的价格应比市场上同类普通产品高出20%左右。然而,现如今在农贸市场上,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的价格差并不大,不少品种甚至完全等同。 三、二访富德疑虑难消 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该村采访,据村委副主任唐德信介绍,全村22个生产组,现在共有5个组在种植无公害蔬菜。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自去年4月通过验收至今年1月,总产量已达225万公斤,平均年亩产1.25万公斤。 而在产品质量方面,由于每块菜地均责任到户,且都有专人经培训持证上岗,实施安全检测监督,所以从未有质量投诉现象发生。 “产量、质量都有了保障,惟独市场这块,最让我们菜农忧心,”唐德信接着道:“村里并不是不想法子,为了创出品牌,让产品销售这个环节活起来,我们村去年还专门成立了蔬菜专营公司。但现在南宁市场的总体状况你们也都看到了,缺乏宏观调控,管理措施难以到位,尤其是市场准入这一关键环节,相关政策迟迟未能出台。无公害蔬菜要想真正走进市场,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消费需求,难啊……” “那现在菜农们售菜全得靠自己吗?” “也不全是。譬如说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八桂田园),去年起就在我们村旁设立了一个检测收购站,每天收购一定数量的无公害蔬菜,加工成‘净菜’销往市内超市。遗憾的是,他们的需求量太少,平均每天只有数百公斤,杯水车薪难救急啊。” ……“八桂田园”富德蔬菜收购站就位于村边五一路旁,面积不过七八十平方米,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几间平房。 记者上午9时许赶到时,收购站刚完成当天的收购任务,公司人员正忙着“净菜”的清洗捆扎装车运输工作。 在一间面积约十数平方米的小屋内,记者见到了站里惟一的蔬菜检测工具——一台简陋的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从富德收购的蔬菜都要经过先期抽检及现场检测两道关卡,然后贴上“八桂”注册商标,虽说检测工具简陋了些,但质量保证没问题;况且,目前区内各地乃至全国各省市绝大多数市场大都是用同样的速测仪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四、市场准入千呼万唤 “市场准入,谈何容易!”记者在南宁市农业局蔬菜科采访时,科长周冠群每谈到市场准入话题便深有感触。 “去年年初,国家农业部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试行推广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大概在年中吧,我们蔬菜科借鉴各地经验,拟了份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管理计划草案,但市政府批复此事由市商贸局全面负责,我们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去年南宁市曾在五里亭等几个农贸市场试行过一段时间的蔬菜市场准入管理,最后结果究竟如何呢?”记者问。 “严格说来,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准入。去年3月,自治区农业厅分别在五里亭、苏圩、标营等城镇农贸市场临时设立了蔬菜抽样检测点,由市场管理部门代理,每月上报检测结果两次。现在想想,这样的试验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无法进行下去的。试问,运动场上,你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合理么?这么做对别的运动员而言公平么?” 周科长说到这儿,自我解嘲地笑了笑。接着解释道,开展认证和认定被认为是农产品质量评价的基本手段,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但目前我们的检测设备性能有限,且只是抽查,结果归根结底只能作为一个“自律”指标,缺乏合格认证权威性;同时,由于检测结果只能测出合不合格,并不能说明具体超标农药的品种及超标量,缺乏详细的科学解释,更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对于农药残留超标蔬菜,现在国家仍没有统一的处置规定,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其入市销售。而定点市场依据速测结果控制超标蔬菜进场交易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迫使农户转投其他市场,其不合格产品仍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危害。 相形之下,南宁市农业局林向阳副局长的话则是一针见血: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起步伊始,无论是思想认识、标准制定、检测手段,还是超标农产品的处置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当务之急,是要狠抓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建立一整套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强无公害生产专业知识培训,把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转变为农民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从而推进蔬菜主产基地全面自检,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 “依照新的五年规划,到2007年,广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必须达到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但目前为止我们仅仅完成了不到10%!市场准入,时间紧迫啊。”——林副局长将内心感慨留到了最后。 新闻背景 无公害蔬菜呼唤市场准入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不含高毒高残留农药,蔬菜常规生产中不可避免使用的其他低毒农药残留量以及工业“三废”、硝酸盐、重金属、致病菌等有害物质均低于标准规定允许含量的商品蔬菜。 南宁市江南区沙井镇富德村是一个有着悠久生产历史的蔬菜专业村,全村1120户4050人中,有2500多人以种菜为生,约占总人口的62%;菜地面积达930亩。过去,菜农们多是分散经营,效益低下。 2000年始,富德村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筹资金247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2002年4月12日,精心筹备两年之久的富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通过自治区专家检查验收组严格验证之后,终于宣布挂牌成立,并正式投入生产。本报记者近日数次走访了富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编后语 3月4日闭幕的南宁市2003年农村工作会议已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列入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取代普通蔬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客观规律。我们相信,有了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营秩序管理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市场准入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必将为广西无公害蔬菜这趟“末班车”早日真正驶入市场,铺设出一条灿烂光明的绿色通道。 作者:罗志 覃超恒 陈旺生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