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镇党委书记喝酒中毒致死 偶然还是必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4日11:40 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曹勇 将一大堆获奖证书往桌上一扔,王赛红就开始“呜呜”地哭起来。那些象征着丈夫过去荣誉的猩红色证书,如今看起来竟是那样刺目。 她丈夫叫王云生,安徽岳西县菖蒲镇前党委书记。 尽管丈夫已去世100多天了,王赛红还是“感觉没脸见人”:这位镇委书记之死,在当地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资。 2002年11月8日傍晚,岳西县的几个生意人,因要接手菖蒲镇一家企业,就通过县法院的党组书记、副院长陆毅刚等4位副院长,宴请“父母官”王云生。从晚6点到8点半,一群人喝了8瓶白酒。到了最后,王云生“用手捂住腰腹嚷不舒服”,被紧急送往医院。 第二天凌晨,王云生死在了医院里,死亡通知书上说,王死于“酒精中毒”。 一些传闻 消息迅即传播开来。对王云生的死,当地老百姓普遍感到震惊和愤怒。岳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大多数人都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此情形下,王云生等人喝酒的档次和数量,就成为人们探究的对象。一个传闻被认定为事实:事发当晚,王等人喝的是五粮液,一瓶五粮液酒在当地要卖300多元,也就是说,一顿酒下来,就喝掉了一个当地人差不多全年的总收入。 对于这场酒宴,有人绘声绘色地说,在喝酒过程中,陆等人和王喝得兴起,相互拿对方灌酒取乐,结果王以一人之力,终不敌四名“酒精考验”的副院长,以致“饮恨沙场”。 “今晚就算喝死了,也好给同志们腾一个位置。” 事发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岳西县委迅速成立了一个由政法委、纪委、卫生局组成的调查小组,对王云生是否被人灌酒致死等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勾勒出了出事当天的完整一幕:当天上午,陆毅刚代表岳西法院到距岳西县100多公里的安庆市,参加一企业的开业庆典,和市中院的人一块喝了很多酒;因市中院领导前来视察,岳西法院另一名张姓副院长带人陪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在喝了这么多酒的情况下,两个副院长晚上再喝,都没有出事。 王云生平时的酒量在6至8两之间,高兴起来可以喝到1斤多——当天中午又没有喝酒,调查小组因此认为,王的死是一个“令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意外”。 据了解,当晚王云生情绪很高,“一上来他就主动出击”,将酒瓶抢过,亲自倒酒。他嫌酒杯太小,叫服务员换上大玻璃杯,仰头就喝下半杯白酒。王对陆等人的“滑头行为”很不满意,逼着他们喝,说:“今晚就算喝死了,也好给同志们腾出一个位置。”没想到几个小时后,此言便一语成谶。 “早知会出现这事,这个官不当也罢!” 调查进行了3天,最后拿出了调查报告:陆等人并未向王云生灌酒,他们不应为王的死亡承担任何法纪以及道德的责任;王陆等人接受宴请,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商人宴请他们,是为了日后“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关照一下,为下一步开发做准备”,王毕竟是一镇的长官,“今后要他关照的地方多着呢”。报告还说,事实上当晚几个人喝的不是五粮液,而是40多元1瓶的“杂牌酒”。 事情发生后,如何定性王云生之死,成了件棘手事。 在给县委县政府的报告中,调查小组斟酌了一段时间,想出了一个词:非正常死亡——“王云生同志的死算不上因公殉职,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遭遇不可抗拒力量的死亡。” 据说,县领导在仔细研究了调查报告后作出指示:对王的死亡,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一个党委书记,为当地经济发展,出面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责任。”“特殊处理”的结果是:对王的亲属,按相关政策抚恤到位,“求高不求低”,王的两个小孩,到高中毕业为止,在岳西读书期间免除所有学杂费。 尽管如此,一个好好的家毕竟再也不完整了。仍沉浸在悲痛中的王赛红说:“早知会出现这事,这个官不当也罢!” 偶然还是必然? 关于王云生的死亡,还引发了一场“偶然”还是“必然”的争论。 政府方面认为这是“偶然发生的不幸事件”,调查组“辩证地、客观地分析”了喝酒的全过程,发现从头到尾都是王采取主动,“别人不喝,他倒先喝了”,因此认定:造成这次“偶然”的直接原因,在于王的“好战”以及他身体不好。 但岳西民众更愿意相信王的死亡是一种“必然”。根据调查,从2001年开始,王就频繁地出现“用手捂住腰腹嚷不舒服”的场面。事发一个月前,王在省城合肥陪相关领导喝酒,当时他就以手捂腰感到难受,但他仍坚持喝了很多酒,以致被送到一家医院抢救。 王任职的菖蒲镇,是岳西经济落后的一个镇。在一些官员眼里,王这样做是“积极为大众服务,死而后已”,因为他们“了解做官的难处”:对上面,不喝不行;对下面,不喝更是不行。但在民众眼里,这样做等于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吃请的机会”。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