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乞讨”逐渐流行 空手套白狼不试白不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8日02:55 新闻晨报 | ||
“我叫李某某,25岁,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我和女朋友谈了2年了,现在都到了结婚的年龄,我倒可以晚点结婚,但她不行呀,到了她这样的年龄如果还不结婚家里人要说闲话的……但我的家庭条件不好,我真的很爱她,像我现在的工资要买房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今年还想报考自学考试,我连学费都交不起,我都不知道将来怎么过,各位朋友不知道谁能帮我,哪怕是10元钱对我也是很大的帮助呀……,我的开户行是招商银行,户名是×××,账号是:××××××××××××××。” 大街上、地铁里那些蓬头垢面的乞丐,也许你并不陌生,但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像李某这样的“网络乞丐”,他们会上网,甚至还懂点儿“电子商务”,他们在银行设立账户,通过网络伸手讨钱。 最近,晨报记者在虚拟世界里与乞丐偶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耐人寻味。 频频遭遇“白领乞丐” 4月23日下午5时许,记者偶然进入了一个名为“网络乞讨商城”的网站。该网站专门设立了一个留言板,留言板上已有不少“乞讨留言”,粗略估计,不下20条,上面说的李某也名列其中。记者留意了一下,白领和未来的白领还真不少,留言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当然,也有人想借机“改善生活”。 “我要买一台掌上电脑,需要12000元,因为如果这样,我的学业会大有长进,为我以后帮助更多的人打下基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打下基础,相信我,为我慷慨解囊吧!你会发现你是对的。我的卡是建设银行的,号码为:××××××××××××××。” 该网站的“CEO”向先生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白领工作,网站的建立及维护是他的副业。他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时,他听到一则报道,报道称美国有一位“善良、勤奋、热忱的26岁医务工作者”,欠下4万美元的债务,但建立乞讨网站后不到5个月,他不但债务全还清,而且现在每月还可收到1000美元,生活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受这个报道启发,向先生在自己的网站上也开辟了这样一块专用留言版,希望能帮助一些人暂渡难关,同时也能带动自己网站的经营业绩。 乞讨还是欺诈? 以前看过一幅漫画,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向李教授乞讨,李教授看其可怜,给了他2元钱。中午,李教授到一家饭馆吃饭,要了一碗汤面。刚刚开吃,突然瞧见邻桌一人点四菜一汤,吃得津津有味。李教授一时想不起此人是谁,但就是感觉面熟,再仔细端详,原来这位就是自己上午遇到的当街乞讨的讨饭人。 大街上、地铁里的乞丐,即使面对面,也免不了假的,何况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世界里呢!由于人们不可能直观地见到乞丐本人,网络乞丐真的是需要帮助,还是在借网络行骗,比起蓬头垢面型乞丐,人们分辨难度更大。 记者曾向网站的管理方请教,问他们对留言版上的消息是否进行过核实,向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关注这个网站的人还比较少,而且核实信息比较困难,所以他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又试图与上文那位“25岁,很爱女友,要钱买房结婚”的李某联络,由于留下的只有电子邮件,记者反复用这一方式与其联系,但都以“发送失败”而告终。 4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外滩的招商银行营业点,向李某公布的银行账户里汇去了50元。两天后,记者致电招商银行杭州方面,查询汇款是否到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收到了。”账户是真的,但收钱的人是否真的没钱“买房结婚”,记者虽在网上留言“盼复”,但至今没有回音。 或许是种生活方式 袁闯,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对网络文化方面颇有研究。根据袁的判断,现代乞讨似乎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变成了一种时尚。“严格说来,网络乞丐与街头的乞丐音乐家之类并无很大差别,都需要一些文化功底。网络乞丐与传统的乞丐倒是差别很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其中也可能会掺杂经济诈骗。” 如果网络乞丐的确是借助网络诈骗的话,是否有办法约束这种行为?上海天宏律师事务所的于大江律师说,若某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故意欺骗他人的财物达到一定数目,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影响,这就构成了欺诈罪。但就现在的情况看,网友们10元、20元的汇款,这样的欺骗没能达到一定的大数目,最多只能说是民事欺诈。 集资玩起“空手道” “我大学毕业,家境清贫,兄弟结婚,我要送礼,无奈单位工资拖欠,我脸皮亦薄,不好再为难父母,只好向各位素不相识的有缘之人求助(500元),事后定当双手奉还。” 4月11日,河南沈邱县白集镇一个自称“柳某”的人在某网站的留言板上留下了上述文字。 4月25日,记者给柳某发了一封邮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及目的后,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他。 4月28日晚上,记者收到了他的电子邮件回复。信中他问道:“冒昧地问一句,您是哪里人?你真的相信我吗?”在这封电子邮件里,柳某也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 4月29日,记者花去一整天的时间拨打他的手机,每次的回复都是:“对不起,你所呼叫的用户无法接通。”直到下午5时许,电话终于被接通了,但信号非常差。仓促间,记者只听到他所在地的固定电话号码,他来不及说区号,通话又断了。于是记者一边给他发短消息一边向114查询当地的电话区号。终于得知区号为“0394”后,记者再次拨打过去,却没人接电话。不久后,他发来短消息,称该电话房间门被人锁了,联系又中断了。 4月30日,记者继续拨打他的手机,仍未联系上,记者怀疑他可能是手机欠费被停机,于是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希望他能介绍一下自己。 5月6日下午3时05分,几经周折,记者终于与柳某取得了联系。 记者:为什么你的手机总是无法接通? 柳某(笑了起来):我的手机在乡下没信号的,所以只好用固定电话来跟你联系了。 记者:你怎么会在网上求助的? 柳某:(想了一会儿)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条消息,说有一个美国人建立了一个乞讨网站用来还债,收到1.3万美元。我觉得这个办法非常有意思,用来借钱不错,就上网留了言。 记者:你周围有没有朋友是这么做的? 柳某:我不知道,但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这么做,我没告诉过他们。真的弄到钱就是天上能掉馅饼了。当时我的生活的确不好,所以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了个帖子。 记者:你有手机,又可以天天上网,不至于到要向人讨钱吧? 柳某:我们这里收入很低的,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95元,如果有特殊事情,日子就过得紧巴巴了。 记者:现在你的经济危机过去了吗? 柳某:我向同事借了几百元,现在已经没有经济困难了。 记者:那后来有人给你汇过钱吗? 柳某:没有,而且我最近都没有再留意那个网站。 记者:如果你真的收到钱,将来会还钱给这些人吗? 柳某:(边笑边说)一般来说应该会的吧,但是如果对方没留下联系方式,或者对方只给我寄了5元,汇钱的手续费就要5元,除非我发了大财,否则我是还不了了。 作者:晨报实习记者邹颖琦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