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最后的纤夫:一步一叩拉走三峡旧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9日11:24 新华网 | ||
三峡最后的纤夫 新华网重庆5月29日电(记者李韧 蔡敏)陈宗坤几乎赤裸着身体站在船尾,手里的竹篙直插河底,紧绷得像一张拉满了的弓。 湍急的河水击打着船舷和陡峭的岩壁,船上的游客都紧张地屏住呼吸。 船头的三个同伴也都只穿着一条短裤衩,油亮的背脊,沉重的汗珠,赤裸的双脚,匍匐着身躯拉着铁船逆流而上,绷直了的纤绳紧勒着他们结实的背膀…… 哎咿呀呵!哎哟!伙计们莫散劲哟!哎哟!陈宗坤富有韵律地和船头的同伴相互唱和着,号子声在深山峡谷间盘旋回荡。 从巫山小三峡上游入口处到走完马渡河小小三峡全程15公里,旅游旺季时,33岁的陈和他的三个同伴每天要拉船两趟,乘船的都是慕名前来游览这一峡中峡奇景的中外游客。 马渡河是长江三峡大宁河的一条支流,以峡奇、峰秀、滩险、水急著称。据《巫山县志》记载,明崇祯年间(距今约400年),设上马、中马、下马三隘,故此得名。民间传说,过去此处渡口无船,专用马驮人过河,故名。 马渡河河水清澈见底,这里水质上乘,游览此间的中外客人经常情不自禁地掬一捧河水畅饮。 这里最深处不足两米,机动船无法行进,加之河中滩多水急,以背拉铁船载送游客的纤夫便应运而生,也成为这里旅游中极富特色的人文景观。 陈宗坤拉纤已有10个年头,那时,小小三峡旅游业刚刚起步。马渡河上和他一样的纤夫百余人,多是附近陈家村的壮汉,大都半路出家,他们归属于小三峡风景管理区下属的一家旅游公司管理。 陈宗坤说:我们算得上是三峡最后一批拉纤人了,但和过去三峡纤夫不一样的是,我们拉纤不只是为了生存。不拉纤时,陈就在家里种田养猪,每年旅游旺季的4月至10月才出来拉纤,通常4个人一条木船,一天挣几十元钱,权当零用。 他说,小河里拉纤不同于长江上行船,长江浪高水急,船大吨位重,纤夫是用生命与自然搏击。而小小三峡里拉纤没有这样的危险,游客有惊无险,纤夫苦中有乐。对于村里的年轻人来说,拉纤就如同下河洗澡一样是一种游戏。 在三峡两岸,随处可见道道纤痕。在过去没有机动船的年代,每一条上水的船都由许多纤夫的牵拉,才能逆水行舟。无数代三峡的纤夫,用生命和血汗抒写了川江航运的历史。 不过,马渡河上的这些纤夫再过几天,就要因三峡大坝蓄水成库而消失。水库蓄水后,水位抬升近百米,江水倒灌,河水水位上涨,原来的浅滩消失,也就失去了拉纤的需要。 已成家生子的陈宗坤似乎并不为此担忧,他说不拉纤了还可以做生意,因为小小三峡的风景不会因蓄水而产生太大的变化,只要三峡旅游一直兴旺,就有游客进马渡河游玩,就一定还有别的方法挣到零花钱。 说到得意处,陈抬头望着四周山峦,情不自禁编唱起山歌来:这山望到那山高哟,那山有树好葡萄。看到的葡萄讨不到吃哟,看到的乖妹儿讨不到手,不成相思也成痨。粗朴的歌声在幽山静谷中回荡。 正是这些三峡最后的纤夫们,一步一叩,正拉走一个三峡旧景,拉来一个三峡新景。(完)(来源:新华网)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