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世界一流水准——北大校长谈北大人事改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7日07:44 解放军报 | ||
6月中旬,北京大学在自己的网页上正式发布了《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面向全校征求意见。该方案是北大加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举措,基本目的是通过实行聘任制度、分级淘汰制度和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建立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这项尚在完善中的改革方案,在校园内外引发了强烈的震动,而处在震中的,正是北大校长许智宏。 问:关于这次人事改革的动因,比如北大面临国内其他高校的竞争,跟国际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跟全社会各方面的预期也有距离等,说法很多,你们最初的动因何在? 答:人事制度的改革太重要了,恐怕不光是科教界,社会各方面都是如此。几年来,我国的高校、科研单位进行了一些改革,也有很大发展,但下一步如果人事制度的改革没有新的进展,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前几年的改革,我们是充分利用了一个有利机会,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正值“老人”退休高峰,他们逐步退出,就空出了很多位置,使每个单位都可以在不触动原体制的前提下,吸引进来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包括海外的和国内的。但是这个机会很快就用完了,该退的都退了。北大不可能再像前几年那样每年都提多少教授了,岗位不可能不断地增加,编制不可能不断地增加。这是我们最初遇到的一个问题。 过去计划体制不太重视人,把人的成本弄得很低;但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给真正能干的人更高的待遇,真正做到按劳取酬,按能力取酬。这样,大学的成本就越来越大。这时候假如没有一个流动体制,北大就这么多岗位,现在的岗位都已占满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就没法进来,结果势必是新一轮的人员同步老化。若干年后,问题就会很严重。这样一支队伍是无法胜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任的。这是我们当初最大的担忧。 问:北大在国内排在前头,但是拿到国际舞台上一比,是不是差距还是很大呢? 答:那是肯定的。“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大家有些共识,就是在国际上要非常有名。为什么有名?它有一大批杰出的学者和科研成果,对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同时还产生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生很大的影响。从这方面看,我们跟国际一流大学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社会发展也很快。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大学尤其重要,它要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批人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要瞄准国际上一流的研究型 大学发展。 问:全社会对北大的支持比较大,期望也比较高,但北大的现实是否距离这种期望很远呢? 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个漫长的过程。北大已经订立了一个计划,大概要用17年的时间,分两个阶段,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17年后能否达到目标,受到很多内部外部因素的制约。现在这个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北大更有竞争力,更能吸引优秀的教师,更能吸引全国最好的学生,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对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北大的目标是瞄准国际一流水准。但是,我们不能用一种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办大学,因为学术的发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问:这次人事改革方案讨论,最终的定稿会不会是一个没有太大力度的方案? 答:前段时间有人讲,这次改革是“休克疗法”。这是不对的。休克疗法 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的改革经验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要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现在出第二稿,还会有第三稿。我们要使北大广大的师生,经过充分的讨论,达到共识,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完善方案,有可操作性。否则再好的设想,若不能操作也无法推行。 我觉得可以通过不同的办法———我一直不太愿意用“淘汰”这个词——— 让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人不能在北大升教授,但可以在其他岗位上干,每个人应对自己的发展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有个合理的预期。对学校而言,我们不能满足现状,我们必须改革,但我们要形成共识,稳中求进。-->(解放军报 2003年07月07日 第10版)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