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炒得很热闹园内人冷静应对 北大改革其实很简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01:04 北京娱乐信报 | ||||
近日,外面把北大改革炒得沸沸扬扬,可北大校园内却是一派平静。关于北大改革,媒体大多关注的是北大上层人士的说法,而对于北大普通师生却鲜有人问津。北大人到底是怎么看待北大改革的?为此,记者走进北大,了解普通师生的感受。 校内反应平静 6月12日,北大校内一次关于“人事改革”的演讲,迅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热切关注,进而掀起了一场“北大改革”的社会大讨论。 在近期央视播出的《面对面》节目中,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面对记者的追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北大改革,其实很简单。” 近日,记者走进北大校园,感受着七月午后未名湖畔的清静、凉爽。少数没有回家度暑假的学生和教师,三三两两地坐在湖边树阴下的石阶上,有人闲谈,有人朗读,但却没见有人议论“北大改革”这件事。只有当你问起时,他们才冷静客观地谈上几句。 铺天盖地报道 大出北大意料 记者:有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北大要进行改革的事,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报道,你们怎么看? 北大新闻发言人(以下简称发言人):北大改革的大方向在报道中都得到了肯定,这一点没有出乎北大的意料。但有些新闻报道比较片面地集纳了反面意见,这种取舍对北大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 记者:在媒体的报道中,有人说北大这次改革是苛求一线教师,怎么就不改后勤?不改行政啊? 发言人:1999年,北大最先改革行政部门,原有的42个部处级部门砍到了19个。北大后勤也已经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每年国家拨给北大的津贴,90%以上都用在了教师身上,行政部门只占很小的一块,后勤则完全得靠自己。 记者:北大应届博士毕业生不能直接留校任教,这样会不会埋没人才? 发言人:我们鼓励他们到其他优秀大学读一段博士后,然后再回来任教。 记者:有学生说,北大大事小事都要和全校人商量,就连校内盖个楼也要在BBS上讨论。关于北大改革,校内的BBS上也出现了不少意见,你们怎么看这些意见? 发言人:虽然有些意见比较偏颇,但学生们很可爱。我们认真阅读每一条网上的意见,有好的我们就会认真吸取。 记者:听说北大改革是集体决策的,具体说这个决策层的范围有多大? 发言人:改革是由校长办公会最终决策,所有常委都参加,他们代表全体北大人的利益。 记者:北大有师生担心,副教授实行聘岗以后都想争着当教授,不安心教学,教授成了终身制也不进取了,北大拿什么制度来杜绝这种现象? 发言人(笑):这个问题问得好。不过这些制度早就有了,如果教授干不好,他拿的津贴可能比讲师还低。 改革不能太粗 媒体别再炒作 近期媒体对北大改革的采访,几乎都集中于北大高层身上,而记者此次来到北大校园,就是想让北大的普通人谈谈对北大改革的看法。但可惜的是,他们都不愿在报纸上公开自己的姓名。 大一文科男生—— 别贬低我们的老师 有人说:“北大是一流的学生,二流的学校,三流的教师。”有些记者甚至还在报道中引用了这种说法,认为北大改革就是要改变这句话。我实在听不下去!我很崇拜我的老师,请不要贬低他们。北大的中国历史、古汉语等学科怎么会不是一流? 大三理科女生—— 别再炒作北大改革 中国许多大学都要改革,北大不是第一家。北大的改革只是适应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希望媒体不要再炒北大改革了。 研二文科男生—— 别让改革线条太粗 改革我举双手赞成。但我感觉这次北大教改征求意见稿的线条太粗了一些,不够具体。改革应该专注配套制度设计。 校外学者王先生—— 改革后竞争更激烈 北大教改了,什么时候我也到北大任教去。不过,那里竞争一定很激烈。 北大校方—— 希望报道告一段落 昨天,北大新闻发言人致电本报记者表示:“北大改革其实很简单——学校希望多给改革者一点冷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北大一定能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信报记者李 崴 北大改革 2003年5月12日和6月16日《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第一稿和第二稿相继出台,拉开了北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北大改革者认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是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为提高北大教师队伍的活力和竞争力,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多方面的,教师聘任和职务的晋升制度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