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幢“别墅”竟是违法建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0日11:18 今日早报 | ||
早报讯 从杭州长途汽车东站沿艮山路一直向东,在1.8公里的道路两侧分布着诸多村落。占据着城市东大门的地理优势,沿途村民纷纷建房搞出租,据说年收入最高的可达二三十万元。村民们日渐富裕起来,可是由此出现的乱搭乱建、规划无序等现象,使杭城东大门越来越显得脏乱不堪。 至今年6月15日,彭埠镇有400多户村民建房涉及违法。违建出现新动向 “卷土重来,出现反弹。”杭州市一位主要领导在一次小型会议上这样描述违法建筑的新动向:“原来的违法建筑多数出现在城市内部,而且大多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一些住户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搭个棚、垒个坯什么的。而现在的违法建筑大多出现在城郊结合部,甚至出现高标准、高规格的别墅。”据江干区有关人士分析,撤村建居地区村民违法建房不是偶然的,它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产生根源,既有规划等方面的因素,也有部分村民受利益驱动的原因。 200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撤村建居之后,不允许再建设单体农居,相关的项目审批一律停止。新的用地无法审批,可村民们的建房欲望依旧强烈,于是一些村民在维修房屋时索性把自家的老房子推倒,来个既成事实,以便“推旧翻新”。 另据有关部门调查,这400多户村民原先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所造的房子均以二层结构为主,本身质量也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更是逐渐老化,有的也存在安全隐患。 同是一村人,有钱的早几年(未撤村建居前)就推了旧房盖了新楼,而且小洋房一幢比一幢漂亮,一幢比一幢气势雄伟。另一些村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邻居的房子一层层地越过自家的屋顶。这边是“灰头土面”的老房子,那边是林立的“洋房”,“攀比”心理的作祟,使得一些村民拼了老命也要造幢新房子。 采访中,有位村民对记者说了心里话:“吃差点、穿差点都不要紧,门户、门面才是最重要的。”造房子成为许多农民一生的愿望。因而,这次的旧房翻新,有些村民认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宁可借了债也要“抓紧”把房子造起来。 维修修出新名堂 那么,这400多户欲翻、在翻或者是已建成的新房是否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呢?采访当中,有关人士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些新房当时是按照“三原”标准的名义申请维修的。所谓“三原”标准,是指彭埠镇村镇建设办针对已出现的“推旧翻新”现象,专门出台了一个处理意见,允许这些村民按照“原地基、原高度、原面积”的标准维修。然而,现实却是许多村民们的重建虽在原地基上进行,但在高度、面积上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扩面”,完全违背当时维修的承诺和规定。对此,一些村民还自有一套:原本是危房的,改危为安;但有些根本就不是危房的,也来凑个热闹,故意把自己的房子搞成“危房”,拿到危房报告后再到镇政府审批,要求维修。当然,拿到“维修”报告之后,村民们也不在原基础上进行维修,而是将自己的老房子推倒,重建新房,加高的、扩面的、包装豪华的,种种违法建设行为频频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江干区委、区政府表示,这些违法建筑将一个不留。这项工作怎么展开?请关注明日本报报道。实习生 李利 本报记者 钟黎明 魏皓奋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