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家常菜说家常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4日19:24 天府早报 | ||
时下很多地方家常菜极红火。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非典后禁食野味,你会发现冠以川、鲁、粤、淮扬等传统菜系招牌的餐馆少了,而一些不知“姓什名谁”的各种地方菜、本帮菜、乡土菜、风味菜、民族菜却纷纷汇入了“家常菜”的大单。仅以成都为例,这两年,除极个别高档酒楼外,大多生意长盛不衰的都是家常菜馆、风味菜馆,像周大妈夕阳红老菜馆、大蓉和瓦缸酒楼、老房子、红杏酒楼、锦官驿、张烤鸭、骏业餐厅,甚至连打出龙泉乡味名肴的羊西线的福临阁一开张就红火。
家常菜的火爆也引发了餐饮界的一场争论,有的认为这是餐饮业“媚俗”的表现,降低了中国烹饪的“档次”。但也有人为此叫好,认为这是餐饮业由“我做啥,你吃啥”转向为“你想吃什么,我做什么”,拿一句流行话来说,这才是“与市场接轨”。 家常菜的“火”应该是件好事。好在老百姓包里钱多了,喜欢在外吃香喝辣,可高档的吃不起,太低档的、环境卫生条件差,不愿吃,于是市场上便有人顺应时势,利用自身的环境及技术优势做起了家常菜。同时,家常菜“好吃不贵”的特色也顺应当前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市场为中心”,“顾客为主导”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服务形式。这种“媚俗”,这种向市场“屈尊”是必然的。 纵观这些年,川菜市场的发展,也正是被一波又一波的“家常风味”的波浪所推动的,从传统菜、精品菜、创新菜、新派菜、乡土菜、江湖菜、风味菜等,至今仍繁荣兴旺。从中可以看出,吃高档、吃体面仍然仅为少数,餐饮消费的主流还是以“家常风味,好吃不贵”为对象的大众消费,并且这一群体还在迅速扩大。家常菜因具有亲和力和融合性更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而更具市场的广泛性。 事实上,家常菜,是中国菜的源头,也是地方风味菜系构成的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常菜也因地域、物产、时令、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俗的差异,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各自的风味特色。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好菜乡间,好味家常”吗。 再者,家常菜虽说是蒸炒烧炖拌,小煎小炒类,却也能真正体现厨师的烹调技艺,掌握火候的经验、制味的神功。 综上所述,家常之菜其实并不家常。 (向东)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