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望子成龙订下绝情协议 家庭革命起争议(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1日04:50 北京娱乐信报 | ||||
《家庭革命》的作者长江(左)与郝丁的父母 ●新闻调查 六年前,天津社科院研究社会学、人口学、老年问题的郝麦收教授与自己刚满20岁的独生子郝丁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协议条款不过76个字,概括它的精神就是“四不管”,这“四不管”规定了“协议”一旦生效,父母从此可以在四个方面不管儿子;儿子也可以不管父母。这件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就在郝家掀起了一场家庭革命。六年过 《父子协议》内容条款: 第一部分,(儿子)郝丁要承担的责任: 1.自力承担受高等教育的经费; 2.自力谋业,自己创业; 3.自力结婚成家; 4.自己培育子女。 第二部分,(父母)郝麦收、孙子芳要承担的责任: 1.养老费和医疗费自我储蓄; 2.日常生活和患病生活的自我料理; 3.精神文化生活的自我丰富; 4.回归事宜的自我办理。 这是2003年8月号《北京文学》杂志上刊登的报告文学《家庭革命》中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事实上,今年2月,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就已经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父子协议”事件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曾经被讨论过无数次的独子生女的教育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作者长江说 这是一种铤而走险的实验 7月28日晚上,记者采访了《家庭革命》一文的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记者长江。长江告诉记者,从编导罗陈找她商量父子协议这个选题开始,本人就对该选题很感兴趣。“‘父子协议’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场家庭里的小革命,可是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正如我在文章里提到的,人们或许只看到了星火,却没有意识到这点‘星火’的微光闪烁正预示着一场家庭革命,它或早或晚一定会在中国发生——” 长江说,采访完郝麦收一家后,她的感触很深,打心眼里佩服郝麦收,“他勇敢地拿自己的儿子做试验,不仅是想解决自己家的问题,也是在试图解决我们这个社会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据长江说,郝麦收的做法最初不仅得不到儿子的理解,就连他自己的老父亲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担心他是不是连自己的老父亲也“不管”了。 对于郝丁的印象,长江对记者使用了一连串这样的词语,“礼貌,大方,成熟,会思考,不张扬,内敛,说话有逻辑性”。虽然按照协议的内容,郝丁还没有成家、生子,协议的内容还没有完全实现,“实验”还要继续下去,但是在长江看来,郝麦收的“实验”是成功的,“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郝丁最后会成为他父亲所期望的那样。” 然而,对于“父子协议”这种形式,长江认为这是一种铤而走险的做法,如果失败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长江曾经问过郝麦收,如果郝丁是个女孩,他还会用同样的做法吗?长江得到的答案是不会,毕竟这个社会太危险了,在儿女完全自立之前,每个家长是不会随便把孩子推向社会的。同样身为人母的长江也告诉记者,虽然她也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郝丁那样自强、自立,但是她绝对不会跟自己的女儿签这种“四不管”的协议。 “父子协议只是一种教育子女的形式,我希望家长、学校、社会都能借这件事情来关注和思考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强、自立、不依赖家庭,并不是让所有的家长都和子女签这种苛刻的协议。”长江如是说。 编辑杨晓升说 父子协议引发家庭革命 《家庭革命》一文的编辑、《北京文学》月刊社执行副主编杨晓升告诉记者,父子协议这个选题就是他和作者长江在两三个月前的一次聊天中想到的,“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个很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涉及独生子女的人格、智力发展”杨晓升说,父亲逼儿子签下这样“绝情”的协议的确是一种很极端的做法,一般家长都下不了手,虽然很极端,但是这一作法又具有普遍意义。 杨晓升认为,在独生子女问题上,所有的家长都是矛盾的,一方面,因为父母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没有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有的父母甚至把自己无法完成的愿望也寄托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极不公平的,因此,现在的独生子女在享受较为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对家庭的依赖性也很强,在独立人格、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家长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和纵容孩子。所以,《家庭革命》是一篇反映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典型代表,有很多供大家思考、借鉴和启示的地方。 熊瑛 ●正方观点 这份协议法律上站得住 尽管从签约双方在签约时的真实意愿来看,这份协议存在一定法律上的瑕疵,如郝丁作为儿子很不情愿地在协议上签了字,但总的来说,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愿的反映,而且由于签约双方都是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以,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应当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从协议内容看,也基本上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郝丁在签约时已经成年,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必须由父母尽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郝丁本人同意不再接受父母的资助而自立,这种父子双方的协议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至于郝麦收自愿在年老时独立生活,不需要郝丁尽赡养扶助的义务,原则上讲,对郝麦收和郝丁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当然,应当看到,由于郝麦收与郝丁之间并没有解除父子关系,所以尽管双方签订了协议,但如果郝麦收在年老时要求解除协议,让郝丁继续履行赡养扶助义务,郝丁仍然应当履行赡养扶助义务。也就是说,法律上规定的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只有在当事人自己自愿放弃的情况下,相关的当事人才能免除特定的义务。莫纪宏 父母要舍得放手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父亲不简单,为了断绝孩子依赖父母的念头,使孩子走上自立的道路,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儿子签订自立协议,也可谓是绞尽脑汁。可值得庆幸的是父亲终于达成了使儿子自立的愿望,儿子也最终理解了父亲的一片苦心。我非常敬佩这位父亲的做法。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可现在的父母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又好,所以在对待儿女问题上,不免患得患失,对儿女照顾得无微不至,生怕有半点闪失。在我班上就有一个妈妈团——十多位做母亲的家长,每天守在校门口接送孩子,搞大扫除的时候,争着抢着替孩子代劳,一有机会就跑到老师办公室,围着老师絮絮叨叨,要求老师给她的孩子排一个好座位,编一个好同桌,多给她的孩子锻炼的机会。我理解她们的心情,可对她们的做法却不敢苟同。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是母鸡都会的事,可只有人才能给孩子理智而有益的爱。温飞 亲缘关系让位给契约关系 这则父子协议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让位给契约关系已有了先例,这种让位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重亲缘关系轻契约关系的国度来说,其显在意义在于: 第一,规则意识能得以确立。国人一向看重人情,在事关原则问题的处理上,常会受到感情因子的困扰,往往让一个“情”字和了稀泥,以致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这则父子协议派生的规则意识不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吗? 第二,责任意识能得到强化。既然在协议上签了字,肩上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责任在心,便懂得节约,便知道以自己的劳动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从媒体上经常看到大学生生活奢侈的报道,究其原因,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责任意识。 第三,信用意识能得到培养。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也可以说是信用社会。由协议所表征的契约,其核心精神就是信用。通常,人们只看重交易双方或者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信,并不将家庭内部亲人间的诚信问题当一回事。其实,这种认识有偏误。我以为,讲诚信首先就要从家庭内部讲起。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细胞,如果亲人间都不讲诚信,焉能对别人讲诚信呢?切不可忽视在亲人间信用意识的培养。王学进 ●反方观点 这个父亲忒无情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想不到竟有父子之间签订协议的事,我可是头一次听说。既然如此,这个做父亲的,当初生孩子干什么呢?不是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吗?为孩子做牛做马,都是父母心甘情愿,我觉得这个父亲也太偏颇了。 中国毕竟有中国的国情,不能和欧美国家比。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大道理谁都会说,可是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谁也无法否认。大家看看我们的周围,孩子升学,就业,哪一样不是父母的较量,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单靠孩子自个怎么行呢?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助人为乐,亲情无价;小有所养,老有所托,这正是太平盛世、社会文明的象征,所以中国才有那么多几代同堂的家庭,这也正是中国最受西方国家老人羡慕的地方。小荣 父子关系岂能一纸摆平 中国是礼仪之邦。父母有教育、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法律规定的,协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无法约束双方的关系。父子关系是事实上存在的血缘关系,不仅仅是一纸协议就能摆平的。这个父亲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要培养儿子的自立精神,可培养儿子的自立精神有很多种途径,靠的是教育,用不着非得订这么一纸协议,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了问题,难道父亲真的可以甩手不管吗?十指连心,手伸到别人家照样是自己的手。协议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却削弱了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亲情。我觉得这种做法没有普及意义,也没有效仿的必要。杨红 不变的是亲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庭父子间(包括其他成员)的道德规范,早已经国家法律形式规定双向责任,我实在看不出有任何签订“父子协议”之必要。而实际上,这一协议也仅仅是一种形式,他们父子之间的责任并没有实质的改变,也不可能有实质的改变。如为了学习,郝家儿子先后向父母借了两万元,6年后又一次还给了父母,而且还表示并不打算让父母履约,他要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为父母养老送终。 当今,中国仍以家庭养老(特别是在农村)为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地制宜逐步发展社会养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但也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因此,在强调更新观念和自力更生的同时,不能忽视亲情和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不要把亲情交付协议,协议任何时候也代替不了亲情。国卫 协议代替不了亲情 我出生在农村,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然后来到城里的。农村生活环境苦,父母就靠三亩五分田,含辛茹苦供养我念完大学。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深圳,现在成了家,买了房,经济状况稳定了,就把父母接到了深圳安度晚年,我父母也因此成为我们村里老人羡慕的对象,大家都羡慕我父母生了一个好儿子。可是我想如果当初父母不管我的话,想来我现在还耕作在家乡的三亩五分土地上,父母也无法过上现在的这种安逸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得到。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总有一天会有回报的。不要让亲情交付协议,协议任何时候也代替不了亲情。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是不要丢弃了的好。肖潇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