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母情深——史国栋和一位烈士母亲的感人故事(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6日15:00 新民晚报 | ||||
1、英雄献身 战友认母 1996年9月6日,武警上海总队副食品生产基地战士史国栋在阅览室看报时,当天的《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发表的有关吴国良烈士事迹的长篇通讯引起了他的注意。 1996年8月5日下午,济南军区驻豫某部战士吴国良,在带病参加获嘉县的抗洪抢险中,为营救被洪水围困的76名民工时,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吴国良牺牲后,某集团军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认其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并作出了向吴国良同志学习的决定。 读完这篇通讯,这个平时性格刚强的战士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泪水夺眶而出,烈士生前崇高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怀深深地震撼了史国栋的心灵。得知吴国良烈士的父亲在他入伍前已经去世了,牺牲后家中还有一位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母亲需人照顾时,他心中很不是滋味。那一夜,史国栋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第二天,史国栋铺纸提笔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烈士母亲孟庆凤寄去了一封慰问信和50元现金。在信中,他表示了要认孟妈妈为义母的心愿。在焦急的等待中熬过了20天,史国栋终于盼到了孟妈妈的回信:国栋儿,见到你的来信,犹如收到国良的家书,在我极为悲伤痛苦时,是你给了我安慰,你亲切的话语温暖了我这颗受伤的心,在我失去一个儿子的同时,我又得到了你这个儿子,我会尽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的…… 自从史国栋认下了义母之后,每月都要给孟妈妈寄去几十元钱。他是个新兵,每月的津贴费只有42元钱。平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用品之外,他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每次老乡请客吃饭,他都借故推托,躲得远远的。部队的伙食费按照标准下发到每人手中,而史国栋每天只吃最便宜饭菜,以至不知情的战友们背后都叫他“老抠”。史国栋每月省下的钱,除了按时寄给孟妈妈以外,剩余部分,他还用来资助贫困山区的“希望工程”。 2、新春佳节 “母子”相逢 史国栋家是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乡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家中6口人,爷爷已是80高龄;一个叔叔自幼残疾丧失了劳动力;母亲常年吃药;一个弟弟正在读初中三年级。全家经济来源依靠在乡里当合同工的父亲,经济相当拮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入不敷出的家庭,对史国栋的做法不仅不反对,反而大力支持。 1997年春节,组织上批准史国栋回家和亲人团聚,他赶到家,把认孟庆凤为义母的事如实告诉了父母,并打算到烈士家中陪义母过年。父亲早已从当地新闻媒介中了解了吴国良烈士的事迹,他非常赞同儿子的做法。母亲赶紧准备鸡、鸭、鱼、肉等年货,又拿出100元钱,让他一起捎给孟妈妈。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父亲亲自把他送到车站,买好车票,送他登上开往滨州的长途客车。 傍晚,史国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吴国良烈士的故乡——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黄升乡前皂村。 这是一溜5间的土坯草房,房顶上星星点点的几棵衰草在冬日的寒风中不停地左右摇摆,房子前面有一小块空地,周围是用泥土垒成的院墙,院门用两块木板挡着。 “娘,娘,我是史国栋,来看您老了。”一声久违的称呼,使孟妈妈浑身精神一振。她仔细端详着一身橄榄绿警服的史国栋,小伙子中等身材,国子形脸庞上沾了一些灰尘,显得有些疲劳,汗珠混着灰尘往下淌,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透出真诚的目光,背上背着一只鼓鼓的军用背囊。孟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喜出望外拉着史国栋往屋里走,一时竟不知说啥好。 晚上,史国栋早早把炕烧得暖烘烘的,把洗脚水端到娘的床前,帮娘洗好脚,服侍娘躺下。那一夜,孟妈妈睡得特别香甜。 这一夜,史国栋却难以入眠。他的眼前不时浮出孟家5间破败不堪土坯草房,而室内除了部队赠给烈士的一台彩电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老人的眼睛患有白内障,还身患严重皮肤病。身心的痛苦加上家庭的困难使得孟妈妈满脸憔悴不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也不愿给国家增添负担,仍坚持下地干活。史国栋暗下决心,要尽力减轻娘的负担,抚慰老人家那颗破碎的心,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次日早晨,史国栋早早就起床了,顶着寒霜,他拿起大扫把,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随即,他挑起一副水桶,匆匆地赶到一里路外的井台打来了水。这时候,晨曦微露,隆冬中的小村庄才开始有人走动。史国栋又挥起斧头,劈起柴火,待娘起床时,他已是热汗涔涔,头上直冒热气。 3、“秘密”暴露 战友相助 时光悄然飞逝,母子感情愈深。母亲节到了,史国栋会用刚发的津贴费,特意上街给娘挑了一件上衣邮寄过去;史国栋到松江卫生局献血并将50元营养费,一分不少全寄给了娘。 史国栋经常悄悄寄钱的事,终于引起了他所在班战友们的注意。然而,几经探询,都被守口如瓶的小史搪塞了过去。 1997年8月5日,吴国良牺牲一周年纪念日。建军节前夕,吴国良烈士生前所在部队举行悼念活动,特意给武警上海总队打了邀请电话;孟妈妈也给副食品基地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和儿子史国栋一起参加祭奠活动,部队领导特批史国栋前往。至此,史国栋认烈士母亲为义母的事迹迅速传遍了他所在的部队。 榜样的力量感动了其他6位战友,他们和史国栋相约:从今以后,孟妈妈就是全班共同的母亲,我们一起侍奉老人家直至百年。一封封情真意切的“认母”信连同80元“零花钱”飞往山东滨州…… 令孟妈妈欣慰的是,史国栋没有辜负她的期望。这年底,史国栋荣立了三等功,当兵儿子把这消息写信告诉孟妈妈时,老人连着熬了3个通宵,亲手为史国栋做了6双精制的绣花鞋垫,并在每双鞋垫上绣上了“参军入伍,精忠报国”、“无私奉献,多立军功”等勉励的词语。这6双鞋垫,史国栋一直珍藏着,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1998年8月25日,7名战士经过商量,在得到部队领导的批准后,由史国栋专程把孟妈妈从家乡接到上海,了却了兵儿子们与“母亲”相认的心愿。短短的一个月里,孟妈妈和“儿子们”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兵儿子们轮流陪老人逛南京路、游外滩、登上东方明珠塔、漫步南浦大桥……到处都留下了老人那欢乐的笑声。 一晃3年过去了,班里的6名老兵都先后退伍了,史国栋也成了一名老兵。7位战友虽然天各一方,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生活上有的富裕,有的拮据,但他们都没有忘记当初许下的诺言,仍然坚持每月给孟妈妈写信寄钱寄物。而新分到这个班的战士们又继承了老同志的优良传统,接过了养母的接力棒,让爱心得到延续。 4、爱心做媒、姻缘续情 2000年11月25日,史国栋恋恋不舍脱下了“橄榄绿”,踏上回家的路途。回乡以后,史国栋仍然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情况。此时,内蒙古教师王玉莹从媒体上了解到史国栋的善举,向他抛出了绣球。2003年元月,史国栋和王玉莹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后,王玉莹自费开办了一家幼儿园,当起了“孩子王”。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今年春节,王玉莹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又赶紧准备好年货,让丈夫赶往滨州和孟妈妈过一个祥和的节日。 如今,孟妈妈在山东各级政府的关心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砌瓦房,家里添置了新家具,生活有人照顾,衣食也不愁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老人身体也硬朗了,竟然能一个人寻到东营史国栋家来探亲。见到史国栋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后,孟妈妈开心地催促说:“等你们生了孩子后,我就过来带孙子。” 孟庆凤和史国栋(右)等兵儿子们在一起吴乐义摄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