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沈阳:高校大搬迁催生南北大学城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4日11:23 北方热线

  北方热线网——沈阳今报(记者 常 征 朱云鹏)今年秋天,辽宁省的高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53万人,到2007年,高校在校生将达到70万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条件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从2000年11月沈阳师范大学打响向郊区搬迁的第一炮后,辽宁省的许多高校纷纷采用资产置换的办法,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搬迁,以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和资金。到目前为止,辽宁省31所高校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建设新校园,校园占地面积净增加21平方公里,净增加办学能力19万人,相当于再造了19所万人大学。随着高校搬迁经验的日趋成
熟,在沈阳南北建设“大学城”的设想也开始浮出水面,并逐步进入计划实施阶段。

  沈阳师范学院逼出来的搬迁

  2000年11月,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沈阳师范学院门前,九八级学生小杨正忙着和同学们把一箱箱包装好的化学实验仪器搬上卡车,运往将近四公里外的新校园。对于小杨来说,他将告别已相伴了三年的狭小的旧校园,开始在一个宽广而崭新的校园中继续学业,而那里拥有教学设施完备的教室和宽敞舒适的寝室。

  对于沈城的高校来说,一场意义重大的高校搬迁风暴也即将来临。

  走进沈师宽广的新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图书馆、汇文楼、信息楼、美术馆。站在占地数百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师生们对新校园的深深自豪和强烈自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年前的沈师校园是那样的破旧与狭小。

  1990年至1998年期间,我国高校的招生数量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当时高等教育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很不协调。这种状况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已经形成很突出的矛盾,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前夜。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当年的沈阳师范学院院长张德祥敏锐地预感到了这种发展的机遇,觉得可以趁此良机跳出制约学校发展的狭小空间,大胆地作出了迁移学校到北部郊区的决定。学院通过转让黄金地段的方式换取了部分资金,又通过吸纳商业贷款和社会资金,使搬迁校园的前瞻性设想逐渐现实化。

  1999年,沈阳师范学院的新校区开始设计,部分项目开始上马;2000年10月,全部工程竣工;11月,全体师生搬进新校区。在沈师搬迁的同时,沈阳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沈阳师范大学,许多老沈师人盼白了头的“学院变大学”的夙愿终于实现。

  高校搬迁大势所趋

  到今年秋天,辽宁省的高校在校生将达到53万人,到2007年,高校在校生将达到70万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条件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从沈阳师范大学打响搬迁的第一炮后,辽宁省的许多高校纷纷采用资产置换的办法,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搬迁,以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和资金。到目前为止,辽宁省31所高校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建设新校园,校园占地面积净增加21平方公里,净增加办学能力19万人,相当于再造了19所万人大学。“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搬迁已是大势所趋。”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教授深入分析了高校搬迁的动力、意义。林教授认为,高校的普遍扩招是形成高校搬迁趋势的直接动力。沈阳好多高校在市区,所处地段较为繁华,发展商业较为有利,但对学校来说并无太大的意义。如果高校搬到郊区去,可以利用级差地租的原理获得大量的土地和资金,那么远离市区的安静环境既有利于学生们专心治学,也解决了教育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

  高校搬迁的最终结果不仅对高校本身和教育事业有利,它对高校周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林木西教授对此颇有见地。沈阳北部大学城包括的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向北发展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高校本身是需要消费的,这就会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加大当地的科技含量,使郊区迅速地向城区转换。高校从中心城区迁移到郊区,还会很快地积聚人气,拉动房地产、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沈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积聚效应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将原属农业区的新城子区变成文化区,使郊区的功能发生变化,而光靠引进企业做不到这一点。

  在沈师周边地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在沈师所在的沈阳市于洪区陵东乡四台子村,村里成立了为高校后勤服务的腾飞实业股份公司,村里1800多名农民都成了公司的股东,公司每年都有800多万元的纯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的到来转变了村民们的守旧观念,重视教育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以前,村里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但沈师搬来后,村里已有1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沈城南北兴起“一城两园”

  随着高校搬迁经验的日趋成熟,在沈城南北建设大学城的设想也开始浮出水面,并逐步进入计划实施阶段。

  2000年初,原沈阳市规划土地局提出了大学城选址规划,为大学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及相应基础配套设施。配合“挺进浑河南建设新城区”的指导方针,初步规划大学城要建于沈阳浑南新区、长青街延长线以东,杨官河以西,占地12.5平方公里。

  通过对高校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的平衡和研究,同时因为各大学分散的地理位置,在大学城的规划上出现了南北双选择的格局。在市区北部的大学倾向于将新校园定位于北部,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大学、沈阳高等电力专科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医学院等应迁至或拟迁至北部,除医学院外,均在道义开发区内沿101国道分布。

  城市南部地区的院校则愿意落户浑南地区或苏家屯南部副城地区。沈阳建工学院、沈阳工业学院先后在城市南部———浑南地区建设新校区;中国医科大学、东北大学和沈阳体育学院则在南部副城———苏家屯地区选择了新校址。

  目前沈阳浑南地区的高校群被称为南部大学城,道义地区的高校群被称为北部高教园区,苏家屯地区的高校群被称为南部高教园区,南部大学城由浑南新区组织建设,南部高教园区由苏家屯区组织建设。沈城的大学城从原来的南北布局演变成了“一城两园”的布局。

  在南北“一城两园”的用地布局方面,沈城的大学园区将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产业基地基础及高校校园的建设的规划,通过南、北“一城两园”高校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生活园区,高科技产业市场和商贸区的建设,各自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最终发展成为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系完善,优秀人才聚集的局部优化区域,成为带动沈阳南北地区发展的新城市功能组团。

  不过,北部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建设主体,基本上由各高校自己自发组织建设,包括选址等工作。所以形成的时间也比较长。

  而南部大学城和高教园区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沈阳工业大学的李校长对记者说,虽然意向已经定下,但是选址、搬迁等工作都要由学校自己来做。同时记者了解到,沈阳大学城的建设,资金运作基本上由各学校自筹资金为主。在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大型公建共享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和土地转让方面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支持措施。就目前来看,由于区位条件及土地市场的运作,只有沈阳建工学院、沈阳工业学院迁至浑南大学城区域内。 相关连接:“一城两园”加盟学府

  南部大学城

  现已迁入的大学有沈阳建工学院,占地101公顷;沈阳工业学院,占地72公顷,这两所学校均已竣工投入使用。

  北部高教园区

  北部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由各学校自发组织,已经迁入及计划迁入的高校有沈阳师范大学,占地:80公顷,师生人数:16500人,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

  辽宁大学,共有九个院系,占地:83公顷,师生人数:16500人,规划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沈阳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占地:73.5公顷,师生人数:11400人,规划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沈阳航空学院,占地:73.5公顷。

  南部高教园区

  计划迁入的高校有中国医科大学,占地:102公顷,已准备动工。

  东北大学南校区,占地:140公顷。沈阳体育学院,占地:66公顷。


推荐】【 】【打印】【关闭

    关爱健康,关注三九健康网

大奖天天送帅男靓女等你约!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Esprit 皇马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学会和你的身体对话,了解自己的身体,探索自己……
非常笑话
妻子:我患病卧床你却到外面跳舞!丈夫辩解道:…
图片
铃声
·[李 玟] 真情人
·[周杰伦] 龙卷风
·[零 点] 爱不爱我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广州开发区新浪站开通
新浪企业邮箱—免费喽
搜索MP3,音乐任飞扬
肺癌治疗重大突破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京车消费,此处为家!
 京腔京韵京商京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好消息:8月11日-20日订阅非常笑话的用户有机会获得数码相机或摄像机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