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学侵权第一案:无形资产被剽索赔70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1日21:46 天津青年报 | |
无形资产学第一侵权案原告是“无形”鼻祖被告是理财权威“无形资产”被剽窃索赔70万 青报讯(记者高立红 实习生李文博)近年来,无形资产理论已被广为接受,而它的创始人蔡吉祥先生也因此蜚声学术界,并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但最近却传出蔡先生记载这一理论的专著《无形资产学》被剽窃的消息,而涉嫌侵权者也都小有名望。为此,蔡 20年的心血被剽窃 昨天,蔡先生接受采访时称,打完官司后,他会在自己著作的第15章“无形资产法学”中加上一节,题目叫做《著作权的保护实践与技巧》。 据蔡先生介绍,无形资产学凝聚着他近20年的心血。早在1984年,当时在市机械局财务处工作的蔡吉祥,首次提出了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建议方案,并写成了论文。1985年5月,在天津市中青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他提交了《无形资产初探》的论文。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经中央媒体刊发,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注。1995年,蔡吉祥的第一部无形资产学专著———《神奇的财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学导论)》问世。1999年,他对此书进行修订完善,并定名为《无形资产学》。 剽窃行为令人痛心 前不久,蔡先生发现,一套名为《最新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技巧、参数与案例分析》的书正在图书市场和各大网站销售,其出版单位为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日期为2003年3月。该书的编委会主任委员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理财学研究所所长汪平;副主任委员为财政部《国有资产》杂志社副主任郑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主任刘泰山、江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张明达。 蔡先生说,他对比后发现,该书侵权字数竟然高达281770字,占实质内容的83.46%,有的章节居然一字不漏地照搬。 蔡先生说:“我不知道这些侵权者到底懂不懂无形资产:明明是宣传无形资产的书,却要剽窃别人的无形资产?” 蔡吉祥说,汪平等人的侵犯《无形资产学》著作权案使他的研究工作受到极大影响。本来,他在2003年的工作重点是在南方和全国各地宣传推广无形资产,但由于这个案子,他只能暂时放下工作,到天津来打官司。另外,他的专著《无形资产失败案例研究与分析》也只能暂缓。 原告:索赔69.8万元 蔡吉祥还向记者出具了大量证据材料,其中一款就是1985年6月18日的《天津日报》,上面刊登着蔡吉祥的《无形资产初探》,这就是后来被誉为“全国无形资产第一报”的报纸。《天津青年报》也于1996年3月2日对蔡吉祥无形资产专著获得版权的消息进行了报道。记者也见到了蔡先生的著作《无形资产学》和涉嫌侵权的作品。前者是一本装帧普通的书,定价仅25元。后者却有3大本,装帧豪华,标价为698元,却没有印数。蔡先生称,他的诉讼请求包括4项:其一为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最新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技巧、参数及案例分析》印刷版及所有库存书。其二为判令被告在《光明日报》、《天津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承认侵权,消除给原告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其三为判令5被告连带支付侵权赔偿金69.8万元,支付原告为维权而支付的合理开支。其四为诉讼费及保全费由被告承担。 以打知识产权案著称的丁立莹律师是蔡先生的代理律师。他说:“此案非常独特。原被告都是社会知名人士。” 被告:这事与我无关 本案第一被告汪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此事与他无关。当初一个小伙子给他打电话,称有一本书想请他做编委,于是他就答应了。后来,有人给他拿来一本书的目录,他看过后签了字,对方付给他1000元审阅费就走了。至于那本书后来是否出版,出版成什么样,他确实不知道。后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郑伟的人与该书有关系,他便与郑伟取得联系,开始郑伟称不知道此事,后来又说知道,但对于此书问世的细节,汪平说:“还是让郑伟自己说比较好”。 记者又试图与郑伟联系,但接电话的人称,郑伟出去了,并拒绝提供联系方式,记者希望郑伟能主动与记者联系并接受采访,但截至发稿时,记者也没有收到郑伟的任何消息。 中国统计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给记者明确的答复,其社长的手机号码也没得到。随后,记者又拨通了本案第三被告的电话,接听人只一句“某某不在”,就把电话挂断了。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