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与“洪魔”较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2日04:2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本报记者 孟冉 李一川/文 6天前,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北岸最大支流沁河出现自1996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经过几天抢险,目前6处较大险段险情被基本控制,但抢修加固仍在紧张进行。 昨天,记者火速赶往沁河抢险现场,与持续不断的小险情“亲密接触”。目前,沿河 昨日早晨6时30分,沁阳。下了一夜的小雨在黎明时分却逐渐加大。 7时20分,穿上雨衣和长筒胶鞋走出沁阳市沁河河务局,外面的大雨已经模糊了视线。 面包车在泥泞坎坷的乡间小道上颠簸。20分钟后,我们赶到北孔村险段。站在高高的大堤上,放眼望去,宽达200多米的沁河河道浊浪滔滔,从西向东的河水打着大大小小的旋涡急流而下。混浊发黄的河水卷着玉米秆、花生秧不时拍打着堤脚,间或听到闷雷似的声音从堤底传来,“水太急太大,把堤脚掏空了,上面泥土承受不住,塌方了。”河务局工务科科长侯志毅说。记者循声看到,刚才还整齐划一的堤岸瞬间变得如刀削般狰狞。 “各队注意,放石料……扎铅丝……推笼。”在技术员的指挥下,平缓的河岸上,上百名编成小分队的抢险队员迅速将一个个装满石块并捆扎结实的铅丝网笼推入河中…… 雨渐渐小了。经过40多分钟的抢修,这段30多米长的险段险情进一步得到控制。 在距险段50多米远处,一个敞开的帐篷内坐满了人,大家神色严峻,目不转睛地盯着几张桌子上摆放的电脑屏幕。桌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侯志毅说,这里是抢险指挥部,已经连续运转了6天。 据沁阳市沁河河务局局长杨松林介绍,沁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在我省全长90多公里,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由武陟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占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的50%。“由于目前河道没有控制性水利枢纽设施,加之其善淤善徙善决,泥沙含量大,河道宽浅散乱,素有‘小黄河’之称。如不及时控制险情,很容易给堤防造成致命危险,而沿河群众的生命财产及沁阳市区安全将无法保障。” 记者看到,距河水冲击的大堤仅20多米远就是北孔村。沿河群众情绪稳定 沁河今年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洪峰发生在8月27日。 “那天大概9点多,我趟过河去收花生,当时水只没着脚脖子。正收着听到有人喊‘水涨了水涨了’,我看见东边河道涌过来一片大水,赶紧往岸上跑。这时水已经到小腿肚,不一会儿大水就淹了花生地。”46岁的北孔村村民谢会忙说。 喊“水涨了”的人叫李建军,是沁河河务局防汛办工作人员。他说,当时接到焦作河务局紧急通知,说沁河要来大水,要他们立即组织巡堤查险。从当天下午4时开始,在不到30分钟时间里,1000多名抢险队员和群众便集结到各个险段,临时抢险指挥部正式运转。到当晚8时,包括公安民警、部队官兵等在内的抢险队伍增加到1万多人;至8月28日凌晨3时,经过近12个小时的奋战,北金村、马铺等河段的险情被基本控制。 “这几天俺们吃饭香,睡得稳。”82岁的北孔村村民梁文正老先生乐呵呵地说。 梁老先生说,沁河在20世纪50年代初也有几次洪水,那洪水可真是吓人,有一次还淹死了好几个人。“沁河没水的时候水量很小,人们都趟过去种庄稼,等发大水时,凶得很哩。现在再凶,咱也不怕,你看这抢险队,都是壮小伙子,能治不了洪水?”险情又在瞬间发生 上午9时10分,抢险指挥部接到报告:水南关险工段28、29坝坝头迎水冲根石走失严重,根石坦坡已开始出现坍塌,形势十分严重。 9时14分,工程指挥部技术人员带领100多名群众赶到现场。 记者看到,波涛汹涌混浊不堪的河水以千军万马奔腾之势不断向堤坝袭来,本已被河水长时间冲刷的坝头迎水面开始大面积坍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短短的几分钟里,记者看到同一地段就有4次塌方。 9时15分,第一个铅丝网笼在河务局专业抢险队员的指挥下被群众推往仍在不断塌方的险情处…… 10时07分,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紧张奋战,塌方的地方被巨石填充,险情被基本控制住。 满脸泥浆、两眼通红的河务局老工人尚思义指着奔涌的河水说:“沁河在这里成了一条横河,从西北过来的河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几乎垂直的弯,洪水就正对着大堤冲刷过来,以致这里的挑流坝根石塌方。” 10时30分,从工程指挥部传来消息:离此地1公里左右的太山庙险工又出现险情。记者火速赶往太山庙。等记者到达时,已有很多群众和工程指挥部的人员在组织施工。这一次的险情也是洪水冲刷堤岸形成塌陷所致。 11时07分,太山庙险工的塌方被完全排除。沁河将建大型水利枢纽 12时30分左右,记者返回指挥部。 在这里,记者发现沿路摆满了抗洪抢险用的石块,一堆堆摆放整齐的铅丝网片,一捆捆麻绳,一垛垛木桩。同时记者还看到为了抗洪抢险,小四轮、“小奔马”也派上了用场。 指挥部前,两个年轻人正摆弄一张由许多圆形玻璃拼成的板块,技术人员说这是特地为补充电话电源准备的电源——一块军用太阳能板。工作台上摆放了3部直拨省、焦作市和沁阳市三级河务局的电话。 12时40分,雨点又落下来。简陋的指挥部里,杨松林正在主持召开防汛特别会议。他说,指挥部和抢险队必须在大堤上最少再坚守15~20天。同时,会上首次成立了水情、工程、抢险等专业工作小组,随时指挥应对突发的险情。 杨松林透露,鉴于沁河防洪形势的重要性,一座库容为3.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沁河村水库将在3年至5年内在沁河上游济源市境内建成,“届时,有了水利枢纽的调节,沁河河水将按照我们的意愿畅快地流进黄河,沿河群众将生活得更安心,更踏实”。 截至昨晚7时20分,从临时抢险指挥部传来消息,沁河流量为276立方米/秒,属正常流量,6处较大的险段全部得到有效控制。大河报2003-09-0200:00:00责任编辑:郭俊华 | |